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畸治疗是通过对错位的牙、牙弓或颌骨施加一定的矫治力来达到畸形矫治的目的。伴随着机体的诸多反应,疼痛的产生是正畸治疗中最常见和最棘手的问题。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已经被证实是组织中伤害性刺激(包括疼痛)传导的重要神经递质,ATP与其受体P2X3结合后传递疼痛信息。P2X3受体是嘌呤受体P2X家族的一员。在背根神经节的小细胞上有P2X3受体的选择性表达,P2X3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轴突中枢端投射到脊髓背角Ⅱ层内侧部,外周端投射到皮肤和内脏;在三叉神经节上,P2X3受体分布在中小型神经元细胞上,其中枢端投射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外周端投射到牙槽和舌的环状乳头。另外在交感颈上神经节和腹腔神经节也有P2X3受体的少量表达。口面部的伤害性信息是由三叉神经传导,目前已经确认,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是口面部疼痛信息由外周传入中枢的第一门户。当正畸加力使牙移动时,由于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等会发生组织改建,将对神经有激惹并造成一定的神经损伤,可能使细胞内的ATP向细胞外流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不适等感觉异常。动物实验也证实,实验性牙移动导致的三叉神经节内P2X3受体的表达变化与临床上患者的疼痛周期基本一致,提示P2X3受体在正畸疼痛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牙移动过程中,P2X3受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表达变化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实验将43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4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35只)。空白组的大鼠直接断颈处死;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进行与实验组相同的实验过程但不加力,即刻处死;实验组大鼠麻醉后在左侧安放加力装置,于4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3天、5天、7天分别处死5只实验组大鼠。分别取出各组大鼠的延髓定位Vc后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P2X3受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中枢)的表达变化,目的在于探索正畸牙移动中加力后P2X3受体在中枢的变化规律,并与其在三叉神经节(外周)的表达规律进行比较,为明确正畸牙移动疼痛机理以及将来进一步研究P2X3受体拮抗剂治疗正畸疼痛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显示:1、大鼠Vc中存在少量的P2X3受体,以浅层居多,通过牙移动实验使大鼠牙受力移动后,加力侧P2X3受体免疫阳性反应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受力后4小时即出现明显变化,实验后3天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2、未加力侧的P2X3受体免疫阳性反应在大鼠牙受力移动的7天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加力侧略有不同:受力12小时后出现明显的变化,而高峰值出现在第5天,然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3、大鼠加力侧的P2X3受体免疫阳性反应水平与同时间点的未加力侧相比有明显差异,加力侧的免疫反应强于未加力侧。4、将本实验结果与前期研究(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中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曹阳)比较得出:正畸牙移动中加力后P2X3受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中枢)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其在三叉神经节(外周)的表达规律基本相同,而非加力侧的表达变化较前二者稍有推后(或延迟)。综上所述,在大鼠的牙移动过程中,Vc中加力侧的P2X3受体表达变化呈现短时上调的规律,其与外周的表达规律基本相同,表明P2X3受体在外周与中枢都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及传递密切相关;而未加力侧的P2X3受体免疫阳性反应也呈现相似的规律,表明三叉神经纤维对中枢的投射可能在Vc处有交叉至对侧,对侧的反应略晚于加力侧。其作用机制及向上级中枢的传导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