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豫东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豫东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河南最重要的农业区。豫东平原是由黄河冲击而成,是我国黄淮河大平原的组成部分,约占全省平原面积的3/4。该地区耕作密集、农业技术相对发达,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社会甚至于现在,豫东平原农业的发展对河南省甚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豫东平原的农业发展历经元末明初的战火摧残,至后来明政府恢复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开垦、赋税的减轻、新作物的引进以及种植面积的扩大,再至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农业生产荒废的历程,这是整个华北地区有明一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缩影,其农业发展为清代河南豫东平原农业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明代豫东平原的农业种植结构对我国当今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篇文章所写的豫东平原地域的范围、农业自然地理环境和有明一代该地区所发生的与农业紧密相关的旱涝情况。第二部分根据部分明代县志和其他历史材料对明代豫东平原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进行论述,将主要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别,包括麦类、谷类、稻米、蚕桑、麻类、棉花、豆类等。第三部分写明代豫东平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在写作和论述上以一条鞭法在本地区的实行为分水岭,将该部分划分为两节,第一节写明万历以前豫东平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该地区明清时期部分县志中的赋税材料进行数量化分析,将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比重通过这些数据较为直观的反映出来,这一节也是本文重点中的重点:第二节则对万历年间豫东平原的部分州县逐步推行一条鞭法的新税制之后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论证分析。文章的第四部分对豫东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特点、影响以及产生这种种植结构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标志。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先进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进入21世纪以来,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基督教大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时代。在此期间,由于中国民族运动的不断高涨和国立大学的兴起以及基督教大学自身的因素,基督教大学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必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