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一部着作,对我国文字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大徐本亦声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亦声现象本质、亦声字数量、体例与内容、纯表意意符、兼表音意符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亦声字进行多角度说解。
本文分“绪论”“亦声字基本问题”“亦声字体例与内容”“亦声字仅表意意符研究”“亦声字兼表音意符研究”“结语”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梳理亦声字研究现状与趋势,阐述本文进行亦声字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说明资料来源及叙述规范等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亦声字基本问题的讨论。比较亦声字与会意字、形声字等字形结构方式的不同,指出亦声字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现象。分析分别文和絫增字现象,说明其与亦声现象的不同。通过分析汉字部件功能复杂以及汉字构型模式多样等现象和问题,对亦声现象本质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亦声字体例与内容。以大徐本亦声字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与《说文解字系传》及《说文解字注》亦声字进行对比。整理三者在亦声字数量与内容上的差异,详细比较大徐本230条(含新附字)、小徐本213条与段注571条的不同,对於不同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四部分亦声字仅表意意符研究。量化统计出除去本身为部首字的亦声字以及重文亦声外263个意符,其中99个为仅表意意符。仅表意意符的意义,或与整字意义相同,或是整字意的上位意义。83个为《说文》部首,统领178个亦声字,分析归部与统领字数情况,揭示仅表意意符功能强大明确且单一集中,且与其类化程度密切相关。亦声字的表意功能离不开仅表意意符,仅表意意符是亦声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第五部分亦声字兼表音意符研究。分析《说文》263个意符中180个兼表音意符,从其归部情况分析兼表音意符相比较仅表意意符的表意功能弱化,说明兼表音意符成为亦声字部首的原因。分析兼表音意符的示音功能及其示源功能。指出由於示音功能是示源功能的派生功能,所以示源是兼表音意符最重要的功能,从源义素为兼表音意符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仅表意意符与兼表音意符二者在数量内容、归部、功能上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中原因。
第六部分结语。概述文中主要结论,总结不足。
本文分“绪论”“亦声字基本问题”“亦声字体例与内容”“亦声字仅表意意符研究”“亦声字兼表音意符研究”“结语”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梳理亦声字研究现状与趋势,阐述本文进行亦声字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说明资料来源及叙述规范等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亦声字基本问题的讨论。比较亦声字与会意字、形声字等字形结构方式的不同,指出亦声字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现象。分析分别文和絫增字现象,说明其与亦声现象的不同。通过分析汉字部件功能复杂以及汉字构型模式多样等现象和问题,对亦声现象本质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亦声字体例与内容。以大徐本亦声字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与《说文解字系传》及《说文解字注》亦声字进行对比。整理三者在亦声字数量与内容上的差异,详细比较大徐本230条(含新附字)、小徐本213条与段注571条的不同,对於不同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四部分亦声字仅表意意符研究。量化统计出除去本身为部首字的亦声字以及重文亦声外263个意符,其中99个为仅表意意符。仅表意意符的意义,或与整字意义相同,或是整字意的上位意义。83个为《说文》部首,统领178个亦声字,分析归部与统领字数情况,揭示仅表意意符功能强大明确且单一集中,且与其类化程度密切相关。亦声字的表意功能离不开仅表意意符,仅表意意符是亦声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第五部分亦声字兼表音意符研究。分析《说文》263个意符中180个兼表音意符,从其归部情况分析兼表音意符相比较仅表意意符的表意功能弱化,说明兼表音意符成为亦声字部首的原因。分析兼表音意符的示音功能及其示源功能。指出由於示音功能是示源功能的派生功能,所以示源是兼表音意符最重要的功能,从源义素为兼表音意符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仅表意意符与兼表音意符二者在数量内容、归部、功能上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中原因。
第六部分结语。概述文中主要结论,总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