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多汽源蒸汽管网的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

来源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汽系统的监测、调度是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然而,由于蒸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蒸汽管网,是一个多汽源、多用户并包含环路的复杂网络,以及管网上测点分布不合理、流量仪表精度不高等原因,管理者难以对蒸汽系统进行有效监测和调度。为此,对蒸汽管网进行仿真模拟,用以实现软测量和辅助蒸汽调度,对于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钢铁企业蒸汽管网稳态下的水力和热力工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流量连续方程,温降和压降的环路平衡方程,以及管段压降和温降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多汽源蒸汽管网的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基于求解管网水力学模型的牛顿.拉夫逊法,设计了求解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模型的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管网拓扑的简化及数学描述。为了降低管网的复杂度,保证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设计了简化管网拓扑的算法。为了分析蒸汽管网的拓扑,把蒸汽管网抽象为由管段和节点构成的有向图,并采用节点.管段关联矩阵对管网拓扑进行描述。为了实现对多汽源蒸汽管网的仿真计算,以及使得模型可用于辅助蒸汽调度,引入虚环路的概念,把蒸汽用户节点和汽源节点区分对待为独立节点和参考节点,并相应地把众管段划分为树枝管段和余树管段。   2.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的建立。利用IAPWS-IF97公式实现对蒸汽密度、动力粘度、定压比热容、焓值等桥接管网水力和热力计算的蒸汽物性参数进行快速、精确的求解。以对蒸汽管网稳态下水力和热力工况的分析为根据,分别建立了蒸汽管网稳态下的水力和热力计算模型。通过联立蒸汽物性参数计算公式以及水力和热力计算模型得到了蒸汽管网的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   3.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的求解。通过牛顿-拉夫逊法迭代计算独立节点压力和温度的修正量,并从而校正独立节点的压力和温度,来对蒸汽管网的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根据管网参考节点压力、温度以及独立节点流量,求解各独立节点的压力、温度,各参考节点的流量,以及各管段的压降、温降、蒸汽流量和凝结水流量。   4.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模型的实例分析。结合某钢铁企业蒸汽管网的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测试;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基本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重视安全问题。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的相继曝光,使得快速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成为食品安全与医学研究等领域关注
本课题来源于企业项目—白炭黑生产系统自动化改造。该公司计划年产白碳黑1.5万吨,年产炮花碱4万吨。生产广泛用于轮胎、制鞋业、硅橡胶行业以及饲料、农药、涂料油墨、牙膏等领域的白炭黑。目前该公司的生产系统还是人工手动控制的,这样使得成产效率低而且工作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进行了白炭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改造方案有三种工作模式:手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手动方式直接控制各个电动阀门动作和搅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离散的计算结果,“缝合”成连续的图形及图像,使得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判断物理系统
五轴转台由模拟导弹姿态运动的三轴仿真转台、模拟目标运动的两轴目标仿真转台及其他相关部分组成。为适应先进的导航制导设备的研发与测试,要求仿真测试转台能够具有视场角大
随着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全球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保护大自然环境起着重
软测量技术是当今过程控制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软测量技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实现了对那些很难甚至是无法使用测量设备直接测量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机器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路径规划技术作为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内容,直接制
运动目标检测的研究,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十分重要和热门的课题,在视频监控、目标跟踪、遥测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背景建模的角度
在机器学习中,按照降维方法中是否使用先验信息以及使用先验信息的比例可以将其分为: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针对无监督学习的缺点(如对初值依赖性过强,需要预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维护简单、功率密度高等特点,在电动车、数控机床、变频空调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伺服传动领域,永磁同步电机正在逐步取代直流电机、步进电机而成为伺服驱动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机控制理论的飞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近十多年来兴起的交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摈弃了矢量控制系统中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