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其所导致的骨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和经济负担。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OP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已成为OP的重灾区。如何早期诊断和预防OP,避免由其所引起的脆性骨折及并发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医学课题。迄今为止尚未有关汕头市人群的OP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汕头市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及骨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旨在了解该人群的OP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人群预防和治疗OP、促进骨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椐纳入和排除标准,于2016年3月~2016年5月在汕头市中泰、华坞、同益、平原4个社区抽取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500例进行调查。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既往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超声骨密度仪(HOLOGIC,Sahara,USA)测量右侧跟骨骨密度,骨密度采用T值及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指标衡量,诊断标准采用我国2011年《骨质疏松诊治指南》中的标准,包括①骨量正常:T>-1.0;②骨量减少:-2.5< T≤-1.0;③骨质疏松:T≤-2.5;④重度骨质疏松:T≤-2.5,且伴一处或多处骨折。同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抽取2ml非抗凝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钙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全部数据采用双人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或中位数(M)与四分位数间距(Q25-75)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或多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骨密度的风险因素。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⑴共获得有效调查人数483例。其中女性383例,占79.3%,男性100例,占21.7%。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38.9%,其中女性为41.8%,男性为28.0%,女性高于男性(P<0.01);骨密度平均T值为-2.06±1.03,其中,女性为-2.14±1.05,男性为-1.78±0.92,女性低于男性(P<0.01)。⑵单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初潮年龄、生育胎数、共同生活人数、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规律运动时间、ALP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按年龄及性别分层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女性组中,年龄(OR=1.054,95%CI=1.022~1.087)、饮茶(5.295,1.386~20.234)是OP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0.198,0.054~0.731)为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的女性组中,初潮年龄(1.316,1.008~1.719)、绝经(2.920,1.071~7.959)、饮茶(3.530,1.121~11.116)、生育胎数(2.279,1.047~4.963)是女性OP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0.322,0.106~0.980)、BMI(0.906,0.825~0.995)、婚姻状况(0.072,0.008~0.661)、饮牛奶(0.618,0.400~0.956)为保护性因素。但未见男性骨密度与年龄及影响因素有相关性(P>0.05)。⑷ALP与女性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r=-0.210,P<0.01),与女性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加,ALP增高(r=0.222,P<0.01)。 结论: ①汕头市社区居民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值减少。②老年已绝经的女性、初潮年龄晚、生育胎数多、饮茶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有关,文化程度较高、已婚、合适体重、牛奶对女性的骨密度有保护作用。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奶类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