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BCG接种后免疫状态及接种效果与DC-SIGN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汉族婴儿接种卡介苗(BCG)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探讨DC-SIGN编码基因第4外显子多拷贝重复序列区(简称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与BCG接种效果之间的关系,为结核感染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方法 收集150例BCG接种后PPD阳性汉族婴儿(接种成功组)和50例BCG接种后PPD阴性汉族婴儿(接种失败组)的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含量,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探讨BCG接种效果与DC-SIGN码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结果 ①接种成功组和接种失败组血清细胞因子IFN-γ含量分别为49.78±12.20pg/ml和38.08±7.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IL-10含量分别为3.60±2.00pg/ml和5.71±2.71p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②200例BCG接种汉族婴儿(包括接种成功和失败组)中,存在6和7型2种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型,分别组成7/7野生型纯合子(197例,占98.5%)或6/7变异型杂合子(3例,占1.5%)。③150例接种成功组婴儿的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均为7/7纯合子(100%);50例接种失败组的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中,47例为7/7纯合子(94.0%),3例为6/7杂合子(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15) 。 结论 ①BCG接种成功(PPD阳性)婴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②汉族婴儿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以7/7野生型纯合子为主;BCG接种失败汉族婴儿存在6/7变异型杂合子。③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BCG接种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目前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有近30%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Hi感染所致,b型占绝大多数。过去60年中,很多国家已从多方面开展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慕课时代,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和学习的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革。为更好地支持学生学习,高校教师需要在技术、管理、教学
在当今旅游在线服务迅猛发展的势头下,网络作为在线服务的载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将依托传统行业实体和专业产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