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杯酒留痕》荣获布克奖,与另一部代表作《水之乡》一同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拥有世界性声誉。然而他的第五部作品《从此以后》却只引起较少的关注。如果将《水之乡》与《杯酒留痕》比作斯威夫特创作的最高峰,那么《从此以后》更像是一部仍在攀爬前进路上摸索的作品,其中涌动着作者对人生、对死亡、对信仰的深沉思考与不懈探究。 小说沿袭了斯威夫特一贯的叙述方式:我,一个濒于绝望与崩溃的中年男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小说起首不凡:“我必须提醒你,这是来自一个已死之人的话语。”当然,“我”——比尔·昂温——并未真正死去,只是在经历情感的严重创伤后,刚刚从三周前的企图自杀中恢复过来。在自杀未遂之后,比尔开始回溯过往,追问他的人生究竟为何会走到这一步?至亲的相继离世以及自身与死亡的擦身而过,使得比尔对生与死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悟。以往的批评论文和专著对比尔为何自杀有较多论述,但鲜有评论家注意到自杀未遂后的他在心境上的变化,更少论及今后他是否还会重蹈覆辙。 本文试以伦理批评的角度出发,对比尔的自杀作全面解读。本文首先着重分析了比尔欲以自杀结束人生的原因:至亲在短时间内的相继离世以及人生意义的崩塌,使他希冀自杀能为其痛苦的人生作一解脱。接着本文试图拨开比尔自杀的迷雾,还原其自杀的真相。在放大比尔自杀行为的各个细节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自杀并非孤注一掷;相反,自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潜意识里比尔希望通过“死”来获取之后的“新生”。与死亡的正面对峙成了比尔管窥人生真相的有效途径。“死”后余生的他开始反思人生,从而本真地体悟了人生的真谛。之后本文继续探讨了自杀未遂后的比尔在学术生涯与精神生活上与自杀之前的相异之处,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斯威夫特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