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互动既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城乡良性互动需要突破现存的城乡要素隔离体制,打破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单向流动格局。良性的城乡互动有利于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并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东南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引人瞩目。近些年,东南亚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明显上升、社会加速发展,作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其城乡关系密切,有互为动力共同发展的特点。研究东南亚国家城乡间要素流动及城乡互动发展,既有利于丰富城乡互动模式、城乡关系理论,同时对我国人口相对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乡关系、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主要观点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简要评述。然后对城市化发展阶段中的要素流动与城乡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具特色的城乡互动模式与特征。接着对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所对应的城乡关系形式。并对东南亚要素流动现状进行分析,以人口、资金、食品、土地四类要素的流动现状与制约因素。接着选取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作为东南亚国家中城市化水平低、中、高的典型,归纳提炼其城乡互动的特征,并从要素流动的视角,研究其城乡互动的成因。最后,本文归纳提炼东南亚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从建立健全要素市场的机制与优化城乡关系两个角度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的工作与结论如下:(1)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互动呈现为扩散效应下的发达国家模式与极化效应下的发展中国家模式。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城乡产业良性互动,城乡关系密切。大都市发挥扩散效应,将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周围农村地区扩散,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崛起,城乡间形成产业互动。大都市承担不同分工,并形成与周围地区具有显著差异的有机整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同步,农业萎缩,要素流通受阻,在大城市间的农村地区或走廊地带出现Desakota区。人口、资金在Desakota区中高度交互并双向流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蓬勃发展。(2)东南亚国家要素流通受阻、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使得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了特殊的城乡关系形式。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赶超”式的城市化在短期内实现了城市经济增长,加速了要素单向流动,但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匹配,导致要素市场供求不均衡、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病出现。这种仅依靠要素投入拉动的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盲目流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是一种“虚假的城市化”。这种“虚假的城市化”也反应了要素间流动不匹配时的城乡关系。(3)高度对外开放的新加坡形式,要素过度流动的马来西亚形式,要素非自由流动下城市偏向的越南形式构成了东南亚城乡互动的基本形式。实现完全城市化的新加坡得益于本国完全自由开放的政策与健全完备的市场结构。提前进入城市化高阶段的马来西亚因要素过度流动呈现虚假的高城市化水平,导致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阻。要素非自由流动下城市偏向的越南模式的城乡差距由人口迁移与政策偏向引致。人口的单向迁移致使城乡差异增长速度快,城市偏向政策进一步加速了资金、人口要素的乡至城转移。在工农业间,与重工业轻工业间,存在明显的投资偏好。与工农产品价格相关的外汇市场、关税体制等因素,例如高估的汇率,出口配额与对工业产品的高关税保护,都通过不同途径,将资金由农村转移至城市。(4)东南亚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包括建立健全要素市场与优化调整城乡布局两个方面着手实施,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有借鉴意义。通过在完善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消除要素流动中存在的障碍,促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通过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与城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产业互动。东南亚国家针对要素市场与城乡布局实施的多项措施对促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