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早期诊断——小标本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胃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评价胃镜检查所得胃癌、胃癌癌前病变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和活性水平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及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43例胃癌胃镜活检标本,52例胃癌癌前病变活检标本,检测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 结果:1.36例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出率88.9%(32/36),癌疑组71.4%(5/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15)(P<0.001)。胃癌组端粒酶活性水平0.4254±0.273与癌疑组0.260±0.137相近,但明显高于正常组0.092±0.027(P<0.01)。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7.2%,准确性为84.5%,阳性似然比为3.9,阴性似然比为0.144。 2.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出率:腺癌89.3%(25/28);粘液腺癌100%(3/3);低分化癌80%(4/5),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端粒酶活性阳性胃癌不同病理类型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腺癌0.456±0.201与粘液腺癌0.527±0.343水平相近,较低分化0.360±0.450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4.端粒酶活性阳性胃癌不同病理分级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中分化0.465±0.223低于低分化0.304±0.123,差异无显著性(P>0.05)。 5.不同年龄、性别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6.TRAP银染法检测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定量法相近,但发现定量法检测△A值较低的定性检测为弱阳性,条带较少,且条带不清晰,见图2-4。 7.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58.3%(7/12),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50%(5/10)相近(P>0.05), 小标本端粒酶活吐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中文摘要 两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门八 人轻度萎缩性胃炎10O门门) 及萎缩性胃炎伴轻度异型增生10O门门)瞩<0.of),后两者及 胃息肉20%Q)端粒酶活性阳。件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比 较差异无显著o叩刀引。 结论:1.端粒酶在胃癌组织表达阳性率高,而在正常胃粘膜组中不表 达,显示端粒酶活性是胃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有良 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RA P一***一**ISA较银染*RA P法简便、省时、客观。 3.胃癌癌前病变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 断具有一定的I;角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