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情感——中古汉语诗歌及其英译本的语音象征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9431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音义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从那之后的两千多年当中,与之相关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语音—物体大小的象似性和拟声词等问题。与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诗歌选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语音选择与诗歌情感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选取100多首唐诗,并将它们分为五组:对照组、离别诗、边塞诗、闺怨诗和欢快诗。我们将这五组诗歌及其英译本分别进行标音,其中中文标音参照的是邵荣芬所拟构的中古汉语音系系统。接着我们统计了每组诗歌当中各个音位出现的频率并分析了频率变化与诗歌情感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某些音位/语音类别是否能有助于或者阻碍特定诗歌情感的表达。在分别对中古汉语和英语进行研究之后,本文发现:某些特定的音位在不同情感的诗歌类别当中具有显著地差异。接着本文对两种语言当中的语音象征进行了对比,寻找其中跨语言的共性。结果显示,虽然语音象征在两种语言当中都存在----某些语音确实有助于或会阻碍特定诗歌情感的表达,但是对于语音象征的跨语言相似性,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有利的证据来证明其存在。
其他文献
本文从预设的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研究。广告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间接地传达隐含而有说服力的信息,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预设上。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预设是语用推理的一种。预设在以
反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反馈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遵循社会学习理论的反馈在提高
为了阐释语篇交际能力,该文从交际教学法的产生和形成以及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实施和推广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又对Hymes(1982)、Halliday(1970)、Widdowson(1978)、Canale
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理论运用于戏剧翻译研究。引入了人际功能等值的翻译模式,对杨宪益译萧伯纳戏剧《匹克梅梁》人物对话进行个案分析,并通过其电影改编本《窈窕
由于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诟病和敌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