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单位工伤、人为和自然灾害、以及战争和疾病等,使许多正常人变为了身体截肢的残疾人。假肢膝关节作为康复辅助器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可以使残疾人从无法正常活动恢复到自主行走,从而实现生理和心理的社会回归。因此,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具备较强的社会效益。针对当前假肢膝关节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的仿生性不足、能耗高、驱动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基于齿轮-五杆机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假肢膝关节,通过以提供最贴切人体膝关节瞬心线为优化目标的机构尺寸参数优化、基于关节行走随动特性的非线性并联与串联弹性驱动设计优化及性能分析,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实现的假肢智能控制和实验研究,实现了高仿生性、低能耗,驱动效果良好的假肢膝关节。论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建模和尺寸参数优化。建立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模型及其速度瞬心求解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尺寸参数优化,分析了其齿轮传动比对假肢膝关节瞬心线的影响,并与常见四、六杆机构假肢膝关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可用较小的尺寸结构达到较高的仿生性能,并具有利用其齿轮传动比微调瞬心线的功能,为假肢膝关节的小型化、轻型化和定制化奠定了理论基础。2)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行走随动特性研究。建立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行走随动模型,结合采集的真实人体行走数据,分析了其运动学特性与理论步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站立相和摆动相的逆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揭示了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驱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理论行走步态与预期步态较为吻合;其机构内存在驱动功率最小的最佳驱动位置。3)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非线性并联弹性驱动研究。利用齿轮-五杆机构两点连线的非线性位置变换特性,建立了假肢膝关节的非线性并联弹性驱动模型;采用考虑弹簧一般并联情况下的机构动力学建模及求解方法,并通过将不同受力和弹簧安装工况归一化的预处理,应用改进模拟遗传退火算法以降低机构驱动扭矩和功率为优化目标实现了其参数的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最优非线性并联弹性驱动可大幅降低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驱动扭矩和驱动功率;与线性并联弹性驱动相比,其具有驱动扭矩和驱动功率峰值显著降低的优势。4)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非线性串联弹性驱动研究。基于新型“电机-非线性传动-弹簧”的非线性串联弹性驱动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凸轮机构的新型假肢膝关节非线性串联弹性驱动器。以弹性驱动器电机的驱动功率、输出扭矩波动和线性弹簧的刚度系数三者加权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凸轮廓线和最小曲率半径为惩罚约束,采用改进模拟遗传退火算法实现了共轭凸轮机构的双目标帕累托最优。研究结果表明: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采用共轭凸轮串联弹性驱动,具有机械误差小、响应速度快及控制简单的优点,并可实现相位分立式驱动和假肢膝关节驱动功率的进一步降低。5)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智能控制及实验研究。利用Arduino开发板、双MPU-6050加速度传感器和FSR压力传感器建立了其姿态采集与解算系统,采用Maxon Epos 2控制器和Maxon RE40 DC电机实现了其电驱系统,设计了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的结构并制作样机和搭建其实验平台,通过结合BP神经网络的Labview并行主控程序完成了其智能控制。行走实验结果表明:齿轮-五杆机构假肢膝关节能够较好地完成行走功能,其实际行走步态与预期步态较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