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团聚体可作为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的载体,对土壤的许多理化性质均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重建需求的重要内容,以天然次生林地、灌木林地,刺槐林地、混交林幼林地、岷江柏幼林地和退耕岷江柏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团聚体中腐殖质及其组分、氮、磷、钾以及交换性阳离子分布特征的研究,以期弄清区域土壤的结构和肥力状况,为研究区域退耕还林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的组成以>2m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约占团聚体总量的60%左右,同其他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显著差异。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的含量整体表现为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以0.5~0.25mm团聚体含量最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2)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中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以天然次生林地和灌木林地最高,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不呈现明显规律,整体表现为<1mm团聚体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高于>1mm团聚体。除灌木林地、刺槐林地和混交林幼林地外,其余植被条件整体表现出>2mm团聚体和<0.5mm团聚体腐殖化程度较高,中间粒径团聚体腐殖化程度较低的特点。(3)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中氮、磷含量以天然次生林地最高,刺槐林地最低,钾含量以灌木林地最高,退耕岷江柏林地最低,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均不呈现明显规律,整体表现为<1mm团聚体氮、磷、钾含量较高,>lmm团聚体较低。不同植被条件0-10cm土层团聚体氮、磷含量高于10-20cm土层,而0-10cm土层团聚体钾含量则低于10-20cm土层。(4)不同粒径风干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大小排序依次为:大于5mm团聚体>5-2mm团聚体>2~1mm团聚体>1-0.5mm和小于0.25mm团聚体>0.5-0.25mm团聚体。其中,土壤氮、磷、钾约有49~60%的贡献率来自于>2mm团聚体。(5)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中阳离子交换量以岷江柏幼林地最高,灌木林地最低,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不呈现明显规律,整体表现为<lmm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较高,>1mm团聚体较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天然次生林地不同粒径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有增有减,不呈现统一规律,退耕岷江柏林地土壤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余地类除刺槐林地和混交林幼林地>2mm团聚体外,土壤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整体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6)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中交换性K+含量以刺槐林地最高,岷江柏幼林地最低,交换性Na+含量以退耕岷江柏林地最高,天然次生林地最低,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均不呈现明显规律,除天然次生林地交换性Na+含量表现为<1mm团聚体低于>lmm团聚体外,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交换性K+、Na+含量整体表现为<1mm团聚体高于>lmm团聚体。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中交换性Ca2+、Mg2+含量以退耕岷江柏林地最高,灌木林地最低,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整体表现出2-lmm和1-0.5mm团聚体交换性Ca2+、Mg2+含量较低,其余粒径较高的特点。(7)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不同植被条件土壤风干团聚体盐基饱和度不呈现明显规律。土壤团聚体交换性K+、Na+、Ca2+、Mg2+约有53-63%的贡献率来自于>2mm团聚体,这与>2mm团聚体在土壤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