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30年代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以来,测度创新并且分析阻碍和激励创新的相关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统计实践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努力解决的问题。企业作为最大的创新主体和国民经济主要机构部门,测度和分析企业创新是创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点,企业创新测度也经历了从狭义技术创新到广义创新的发展演化。所谓企业广义创新只是相对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而言的,本质上就是企业创新。当前宏观层面创新测度主要形成了生产函数分析框架、国民经济核算和创新能力指数评价等三大分析框架,而来自微观层面的相关数据支持主要是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发调查手册(Frascati)和创新调查手册(Oslo)等两套国际标准。虽然宏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测度理应趋向于协调一致,但当前的测度框架和数据标准则并不协调。亟待新的理论框架能够在兼顾现有核算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上,实现宏观和微观层面企业创新测度的协调一致和数据衔接,并且能够开发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测度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宏观核算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广义创新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就成为了本文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系统梳理创新测度的三大分析框架和相关支撑数据的国际标准,回顾了企业创新内涵、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测度指标的发展和演化。基于企业生产函数分析框架,结合2005年版创新调查手册(Oslo2005)、2008年版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2008)等微观和宏观层面创新测度的新思想,构建了企业广义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测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新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企业广义创新测度的数据基础,明确了开发会计数据测度企业广义创新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以上市公司为例提出了开发会计数据测度企业广义创新的实施路径,充分开发了上市公司全部可用数据(2007—2016年),并经过对数据库进行严格清洗形成了本文的实证分析样本。测算企业创新投入指标以及创新产出指标,并基于不同行业、企业性质、时间及区域等维度进行了特征分析。基于企业广义创新投资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理论,进行了相应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构建新理论和开发新数据测度了企业广义创新1.在不改变现有核算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广义创新理论,实现了企业创新测度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协调一致。企业广义创新测度理论界定了企业广义创新资本投入,即包括知识产权产品、机器设备、营销资产、组织提升以及非正式知识产权类创新,与SNA2008的相关资产核算趋于协调一致,并且核算范围稍大,故测度企业广义创新资本投入也能支持SNA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产品核算;企业广义创新产出指标就是劳动生产率提升和TFP提升,而这正是当前政府经济工作关注的重点,基于企业广义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和量化研究可作为政策参考。企业广义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理论阐明了资金因素(内部资金、融资约束)和投资取向对于企业广义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基于企业净金融资产指标解决了企业融资约束度的测算难题,明确了所谓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只是企业融资约束的一个方面。企业广义创新产出影响因素理论明确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当前学术界关于研发产出弹性的测度以及关于研发投入对TFP提升的实证分析,本质上都属于测算狭义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2.基于SNA 口径系统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数据,是实现企业广义创新测度和支持SNA框架下知识产权产品测度的关键。因为企业广义创新资本核算内容、会计核算的国际标准(IFRS)与SNA2008三者之间的匹配性,故可通过对现有会计核算数据进行SNA视角的整合和重新划分,实现企业广义创新测度并支持宏观核算。结合会计核算惯例,本文将企业创新资本投入区分为研发、创新性无形资产、机器设备。企业研发等自给性知识产权产品投资根据SNA2008的口径核算,即先基于成本法测算产出,然后对产出的使用进行资本化处理,从而形成投资数据;对于外购的创新资本品则只需进行资本化处理;机器设备核算范围也是采用SNA 口径。基于会计数据测算的企业创新产出相关指标(增加值、固定资产等)也需要按照SNA2008 口径上调。基于SNA 口径调整和重新划分企业资产和负债,上调后的企业资产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则可分为创新资本、非创新长期资本、存货;而企业负债将包括会计核算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3.以上市公司为例的企业广义创新测度提供了开发企业会计数据的实施路径,为利用会计数据支持宏观核算和实证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基于上市公司现有信息披露情况,会计口径的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企业R&D投资的保守估计,数据来自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表,可基于永续盘存法(PIM)测算研发资本存量;创新性无形资产和机器设备的数据分别来自会计核算的无形资产情况表和固定资产情况表,用期末净值作为相关资产存量的估计,用相关资产净获得原值作为投资数据。而企业创新产出指标的测算需要先计算SNA 口径下的企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并进行不变价处理。基于本核算路径,企业创新实证研究将更加规范;会计核算的企业研发投入数据也可以作为国家统计局行业研发资本化核算的一个重要来源,并纳入到现有的行业增加值核算体系;随着自给性知识产权产品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可支持SNA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产品核算。(二)以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企业广义创新特征以及阻碍和激励因素1.企业广义创新投资水平相对较低,创新活跃度低,创新资本投入存在明显的异质性。2007—2016年各行业企业广义创新资本存量占资产比重平均为18.71%,最低的无R&D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住宿业)为0.45%。企业广义创新投资以及R&D都集中在少数大企业,100家企业就贡献了 2062家样本企业的一半以上。国有、年轻型、大型、采矿业、一线城市的企业平均创新投资及R&D投资高,但投资强度并不高;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平均创新投资及R&D投资都较低,但高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和研发活跃型服务业的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比较高;研发活跃型服务业企业以R&D投资为主,而其他行业企业广义创新投资都以机器设备投资为主,企业创新性无形资产占份额最小;近五年来,采矿业和有研发的其他服务业企业表现为处置高比重的机器设备,而其他行业企业的机器设备投资还是明显增长的,企业创新性无形资产增速最快,企业研发资本增长相对较慢。2.企业各类创新资本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作用不同,研发投入的作用明显较大。对全样本的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研发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在0.064—0.603之间且毛回报率高;结合分行业的传统固定效应模型和交互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来看,高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和研发活跃型服务业的企业研发弹性系数分别为0.417—0.429和0.373—0.391;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对于TFP提升和企业价值提升也有促进作用。全样本企业创新性无形资产的弹性系数范围在0.005—0.015之间但毛回报率不低;从行业划分来看,其他制造业的弹性系数是显著的;服务业企业创新性无形资产投入对于TFP提升和价值提升有利。全样本的机器设备弹性系数范围在0.098—0.127之间但回报率低,机器设备投入对于制造业和研发活跃型服务业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是重要的,却不利于TFP提升。另外,各类创新资本回报率和投资波动显示了市场的理性,高回报率才会有高投资;行业特质和面临的技术机会不同,也导致了差异化的创新投资结构及影响。3.阻碍企业广义创新投资的因素主要有非创新长期资本投资、净金融投资、资金成本以及融资约束。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广义创新投资明显受到非创新长期资本投资挤出,2016年房价上涨时表现尤为突出,国有、制造业、融资约束度较强企业的挤出效应强;但R&D投资并没有受到非R&D型创新投资的挤出。企业净金融投资不利于企业广义创新投资,国有、制造业、融资约束强的企业受影响较大;净金融投资还不利于弱融资约束制造业企业的R&D。支付较高的股利和利息资金成本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广义创新投资,尤其不利于融资约束度弱需要依靠外部融资的企业当期创新投资,对融资约束度强的企业广义创新投资有滞后的负面效应;融资约束不强的制造业企业R&D也受到高资金成本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强调控制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从而降低其他行业企业非创新长期投资、资金成本和融资约束;对于一些制造业企业还应增加杠杆。4.激励企业创新的因素主要有政府补助、高管股权激励和机构持股,制造业和服务业有不同表现。政府补助主要对服务业企业广义创新投资和R&D投资发挥了较强的激励作用,但对其TFP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对制造业企业R&D有一定激励作用,高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受到的激励强度相差不大,政府补助对于制造业企业TFP提升的作用受到企业融资约束度影响。显然,对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应进一步加大政府补助和降低融资约束。高管股权激励使得管理层R&D决策更加理性,因为高管股权激励对服务业和弱融资约束制造业的R&D投资有激励作用,对强融资约束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最终有利于企业TFP提升。机构持股使得企业广义创新投资更加理性,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弱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投资,但抑制了较强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投资,还激励了弱融资约束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R&D投资,最终有利于企业TFP提升和价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