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豆粕中高氮类非法添加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28399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粕是主要的蛋白饲料原料,蛋白质含量是其主要营养指标,对豆粕的价格影响较大。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谋求利润,在豆粕中添加非蛋白高氮类物质。但由于常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这些物质常常不能被检出。本文开展了豆粕中非法添加物的近中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为基于光谱信息的蛋白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中其它非蛋白氮类掺假物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对促进饲料快速检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豆粕中可能添加的高氮化合物种类很多,本研究旨在探索应用近中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掺假豆粕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三种化合物尿素聚合物、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脲醛树脂作为目标物,建立了近红外和中红外分析模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检测豆粕中高氮类非法添加物本试验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豆粕共196个,随机选取不同的豆粕,配制成不同质量分数的掺假豆粕。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定性分析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具体结果如下:(1)豆粕中尿素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1%~5.0%,共制备91个掺假样品。建立的定性模型识别率为98.60%%,检出限为0.1%。定量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96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565,相对分析误差为17.8。(2)豆粕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质量分数为0.5%~5.0%,共制备84个掺假样品。建立的定性模型的识别率为98.10%,检出限为0.5%。定量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98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582,相对分析误差为23.7。(3)豆粕中脲醛树脂质量分数为0.5%~5.0%,共制备94个掺假样品。建立的定性模型识别率为98.61%,检出限为0.5%。定量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96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91,相对分析误差为16.5。2.应用中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检测豆粕中高氮类非法添加物本试验收集纯豆粕样品91个,随机选取不同的豆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掺假豆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定性定量分析模型,具体结果如下:(1)豆粕中尿素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08%~3.0%,共制备90个掺假样品。定性模型正确识别率为100%,检出限为0.08%。定量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081,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0,相对分析误差为3.28。(2)豆粕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质量分数为0.5%~3.5%,共制备84个掺假样品。定性模型正确识别率为100%,检出限为0.5%。定量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51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23,相对分析误差为3.48。(3)豆粕中脲醛树脂质量分数为0.5%~3.0%,共制备77个掺假样品。定性模型正确识别率为98.80%,检出限为0.5%。定量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822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42,相对分析误差为2.04。3.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中红外光谱技术比较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准确的预测豆粕中掺假物的浓度,决定系数均大于0.99,相对分析误差大于12.7,能够用于实际检测,中红外光谱技术能够预测豆粕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尿素聚合物,对脲醛树脂还需进一步优化;两者均能用于鉴别豆粕中的三种掺假物,且中红外略优于近红外。
其他文献
丝素蛋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传统天然蛋白,开发利用前景日益被人们重视。丝素膜作为创伤敷料和人工皮肤加以利用,无毒性和过敏反应, 与人体相容性好,这在人工材料中并不多见,
抑制素α(INHα)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生殖功能的重要调节剂,在卵泡发育、细胞分化以及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为研究INHα在动物繁
丝羽乌骨鸡是我国独特的家禽品种,以其特有的外貌特征、药用性能和营养价值被研究者所重视。丝羽乌骨鸡外观呈乌色、乌肉,乌骨的特征,肌肉品质好,皮薄肉细,营养丰富,但是生长
暖季利用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放牧牦牛,将转变以往人工草地冬春季放牧或打贮草的利用方式,起到加快畜群周转、减轻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恢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