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教育部于2003年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因此,许多研究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学生。而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调查英语教师,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以及引起这种现状的原因。本研究涉及的中学教师主要是高中英语教师。根据社会语言学家Byram(1997)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知识、意识和行为三个层面构成。根据这一理论构建,本研究以三十五名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从上述三个层面来考测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包括两份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和三份问卷调查。其中,两份文化测试卷主要调查了教师的跨文化知识以及行为。这两份试卷参考了国外语言测试界权威学者Valette(1977)提出的“文化测试模式”以及国内文化教学和测试方面的专家王振亚(2005)设计的“社会文化测试卷”,同时还借鉴了国家自学考试英语专业“语言与文化”课程测试卷(2001-2006)。问卷调查(一)主要调查了教师的跨文化意识,采用了Chen&Starosta(2000)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另外,问卷(二)和问卷(三)采用了Paloma Castro etal.(2004)和Lessard-Clouston(1996)关于教师进行文化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层面来了解教师实施文化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定性研究主要是对教师的访谈,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定量研究的结果,即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中低,从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中随机产生10人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力高或低的原因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根据收集的研究数据,笔者发现:1.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况令人担忧,表现在知识,意识和行为层面上的不均衡分布。虽然在跨文化意识这一项得分尚可,但在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行为这两项测试的得分较低。这说明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此外,该研究还将所得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即根据跨文化交际培训这一因素将教师分为两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在跨文化知识,意识和行为三个层面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称受过跨文化交际培训的教师或未受过培训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和行为层面都较低。2.尽管大纲已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贯彻执行大纲的行为。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回避文化教学而仅仅注重语言教学。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考试中没有对这方面的检查,导致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这一现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该研究指出提高在职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并针对如何有效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样本数量较小,不够全面。其次,采用分层抽样不能保证所选的对象能够百分之百代表所有的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