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构建新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有科学的分析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正确指导和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对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模式以及基础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和分析。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并参考以前的研究成果,探讨和构建了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条件、外向化、一体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效益化7个方面筛选了26个指标。在调查分析了山东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分别以种植苹果为主的栖霞、蔬菜为主的寿光、茌梨为主的莱阳、大葱为主的章丘、大椒为主的胶州五个产业区进行外向型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分析结果表明:
外向型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分,栖霞为0.55,寿光为0.57,莱阳为-0.77,章丘为-0.42,胶州为0.07。五个产区的得分以高低排序为:寿光>栖霞>胶州>章丘>莱阳;栖霞(苹果)、寿光(蔬菜)正处于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莱阳(茌梨)、章丘(大葱)还处于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胶州(大椒)处于产业化的形成阶段;综合分析全省实际情况,山东省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或形成阶段,一些地区还处于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萌芽阶段。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山东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促进山东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政府对其关注力度愈来愈大,在政策上大开绿灯;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开创了广泛的发展前景:基础设施同臻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连接;具有一定规模农业龙头企业逐渐增加;产业化载体发展步伐加快等。制约山东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农民利益难得到有效保障;农业集约化化水平低;农业一体化水平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水平不能迅速提高;基地规模小,主导产业重点不突出;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
基于以上的评价和分析,本研究认为促进山东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对策应该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大资金方面的支持,提供山东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条件;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相关农产品的标准等。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创新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