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悬臂梁作为最简单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构件之一,具有无需标记、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样品量少、可实时在线检测、能实现高通量阵列检测等优点,是实现生化传感器微型化的理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悬臂梁作为最简单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构件之一,具有无需标记、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样品量少、可实时在线检测、能实现高通量阵列检测等优点,是实现生化传感器微型化的理想平台。构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微悬臂梁生化传感器的关键是对微悬臂梁进行特定的修饰,本文我们制备了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刷状聚合物、生物分子(DNA和转基因蛋白抗体)等超分子多层复合膜修饰的微悬臂梁,研究了它们对水溶液中的有毒离子(F-、Be2+、Pb2+)以及转基因蛋白(杀虫晶体蛋白Cry1Ab)的响应,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⑴通过简单的物理掺杂将化合物(2,5,8-三氧杂十一烷氧基)叔丁基二苯基硅烷(CH3(OCH2CH2)3OSi(C6H5)2C(CH3)3)和苯并9-冠-3分别掺杂到壳聚糖/明胶的复合水凝胶中,发现修饰到悬臂梁一侧的复合水凝胶能够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地检测水溶液中的F-离子和Be2+离子,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8M和10-11M。进一步将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取代壳聚糖的羟基(chitosan-OSi(C6H5)2C(CH3)3),并通过超分子组装与明胶形成复合水凝胶,相比直接掺杂的体系,这种方法对水溶液中的F-离子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⑵设计合成了苯并9-冠-3功能化的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单体,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微悬臂梁金膜上制备了冠醚功能化的刷状聚合物薄膜,发现其能够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地检测水溶液中的Be2+离子,最低检测限浓度为10-10M。
⑶设计了巯基功能化的富含G碱基特定序列的DNA分子,通过巯基和金的作用修饰在微悬臂梁金膜上,利用双链和G-四链结构之间的构象改变高选择性地识别了水溶液中的Pb2+离子,最低检测限浓度为10-8M,加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和DNA互补链使微悬臂梁恢复到初始状态,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可逆性。
⑷通过EDC/NHS缩合反应将anti-Cry1Ab修饰在微悬臂梁金膜上,研究了其对杀虫晶体蛋白Cry1Ab的响应,发现这种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0.4 pg/mL,远远低于传统的ELISA方法。
其他文献
研究有机分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反应是电化学和表面科学的基础。对苯二酚/苯醌氧化还原电对是研究电分析、电催化、生物电化学和分子电子学的重要模型体系,而且作为分子开关
以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响应蛋白1(transport inhibitor response1,简称TIR1)为靶标的生长素类抑制剂在作用机制上与天然生长素吲哚-3-乙酸(IAA,简称indole-3-aceticacid)有类似的
针对三价铬电镀应用基础研究,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三价铬电沉积铬镀层/薄膜结构的考察,三价铬电沉积工艺和镀层的性能考察。在第一部分,研究了在三价铬电解液中直接电镀制取晶态
乙烯基功能化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涂料、油墨的原料可以进一步交联聚合,通过硫醇‐烯点击反应等手段可进行后官能化。乙烯基功能化聚合物合成方法主要有聚合物后修饰法和乙烯基单体聚合或共聚法。近年来,伴随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尤其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取得的长足发展,RAFT聚合已成为构筑结构规整聚合物的有力工具。利用不对称双烯单体(ADMs)的RAFT聚合直接制备乙烯基功能化聚合物受到高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低的免疫原性等优点。同时,由于壳聚糖自身带有较多的氨基基团荷正电,能够与负电性
什么是“下水作文”?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是只苍白地讲授写作技巧,不是把写作任务丢给学生就万事大吉,而是在要求学生写作的同时,教师自身也静下心来去写作,亲自完成布置
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性能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二氧化硅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可见光透过性好,耐高温和强度高等优点。本论文提出了分子内产生催化基团和连续自发反应制备目标复合材料的模式,建立了有机金属盐/二氧化硅复合多孔材料合成的新方法,实现了在二氧化硅载体中原位的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目的,从而制备了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通过材料的结构和性
腐败分子为长期“安全”地谋取大量非法利益,同时又能有效地逃避法律的制裁,居然潜心研究法律的有关规定,与执纪执法机关打起了“擦边球”。一是“自己未收”。“手莫伸,伸手必被
近年来,层状富锂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MO_2(M=Ni,Co,Mn等过渡金属)因其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250 mAh/g)和工作电压(>4.6 V vs.Li/Li+),吸引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兴趣,并被视为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尽管层状富锂正极材料拥有高放电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但是在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前,层状富锂正极材料存在的几个固有缺陷必须要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