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表达是否影响认知加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语言的特点可能影响对事件的感知和概念化方面。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运动事件的表述差异对运动事件终点的视觉感知的影响。根据对语言对运动事件的路径和方式的编码的不同,语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卫星框架语言通常在主要动词中编码方式,而将路径用介词结构等表述;动词框架语言通常在主要动词中编码路径,而平衡型框架在主要动词中既表达路径又表达方式。英语是一种典型的卫星框架语言,而许多研究者认为汉语属于平衡框架语言。相比平衡框架语言,卫星框架类型的语言更易于提供关于运动的背景信息,也使其母语者更易于表述运动事件终点。英汉语两种语言对运动事件终点的表述不同,这种跨语言差异的语言编码差异是否会引起认知上的差异?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究以下的问题:运动事件的表述是否影响英汉母语者运动终点的感知?假如影响,这种通过语言表述的认知框架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加工?语言干涉在这种效应中起什么作用?我们通过两个非语言性的任务比较了运动事件编码不同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的母语者。在实验一中,通过2(语言:英,汉)×2(选择偏好:有/无运动事件终点)的非语言的相似性判断任务,采用生活场景的自发性运动事件动画短片(可能激活语言编码),测量了汉英语母语者的运动事件终点行为。结果表明英语受试者对运动事件终点的偏好显著高于汉语受试者。在实验二中,通过2(语言:英,汉)×4(轨迹和运动终点匹配情况:完全匹配,轨迹匹配,终点匹配,完全不匹配)的非语言的运动事件匹配任务,利用抽象自发性运动事件动画短片(只可能很小程度地激活语言编码),比较了汉英语母语者在低程度的语言编码激活条件下运动事件终点行为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汉英语母语者在实验二中的整体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英语母语者比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注意到运动事件的终点,但是这种在认知层面的差异存在是受到语境限制的:实验一中的语言效应证明了尽管刺激物的属性是非语言的,它们仍然激活了语言编码。然而,实验二中的无显著效应证明了语言编码激活影响了这种语言效应。整体而言,我们的发现表明,在一种语言中与运动事件编码有关的语言表达会影响到母语者对运动事件的感知,但是这种语言效应很大程度上受到对事件概念化过程中的语言编码激活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了一个弱版本的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对运动事件感知的影响是瞬时的而非持久的,这对与思维模式培养结合的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