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述酒》诗是关系陶渊明政治品格的重要作品,在陶渊明众多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南宋末年的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是第一个详细注释《述酒》,并全面揭示《述酒》诗意的学者。现当代的学者也多把汤汉看作是《述酒》注释第一人。但对《述酒》的理解与注释并不是始于汤汉。对《述酒》的理解与注释始于北宋中期的宋庠,《述酒》的隐晦让宋庠产生了疑惑:“宋本云,此篇与题非本意,诸本如此误”。苏轼虽没有流传下注释《述酒》的直接文字材料,但却与陈襄,以及同时的黄庭坚有密切联系。而正是苏轼与朱熹对陶渊明的推崇奠定了陶渊明在后世的崇高地位。经笔者研究发现,北宋中晚期之后注释《述酒》的几位学者皆与苏轼有相当的联系,这个问题令人深思。黄庭坚是第一个注释《述酒》诗典故的学者,黄庭坚对“芈胜”典故的指出在《述酒》诗接受史上有重要地位,却极少为人所提及。两宋之交曾私淑苏辙,深感亡国之痛的韩驹第一次揭示“山阳下国”之典;指出《述酒》创作背景“义熙后有感而赋”;在《述酒》诗接受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远早于汤汉注陶。有开创意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述酒》诗后引用名为“赵泉山”之评注,且置于汤汉之前。经笔者初步考察,可知赵泉山其人应略早于汤汉。赵第一次把《述酒》诗所隐射的时代背景精确到年:“此晋恭帝元熙二年也”,“明年九月潜行弑逆”。并第一次明确的指出《述酒》诗的写作目的是痛斥刘裕的篡弑行为。并由此类推来理解陶渊明众多的难以理解的诗篇。赵泉山的发现,对于后人理解陶渊明的众多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本文是陶学史上第一次发现并考察赵泉山其人,并指出其在陶集笺注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述酒》诗汤汉前接受情况的研究中,还涉及到陈襄,黄庭坚所存史料真伪之辩析;陶集“陈述古本”的重新发现;黄庭坚《述酒》注与陶集“苏写本”真伪之重要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要发现。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虽然此文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述酒》诗在汤汉之前的接受情况。但从此篇文章已经可以隐约的看到宋代文人群体在人文学术之路上所做出的群体性努力,与其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