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硒的迁移、转化、生物可利用性及其毒性与其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也是中国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渔塘坝北部出露的富硒碳质岩石,普遍地认为是渔塘坝硒的主要来源。然而,有关渔塘坝富硒碳质岩石和高硒土壤中硒的结合态及其形态的研究,迄今为止未有系统的报道。我们采用了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了总硒和各结合态硒及其价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湖北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岩石和几个土壤样品中硒的结合态及其价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对于富硒碳质岩石和高硒土壤样品,我们采用的连续化学浸提实验分为7步,分别提取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有机结合态硒、元素态硒、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该浸提实验的回收率为85.1~114.5%,平均回收率为98.8%。平行样品间的变异系数小于10%(精密度),且所有样品各结合态硒的加和与总硒是显著相关的(相关系数r>0.99),表明本论文中采用的连续化学浸提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2.在碳质页岩和碳质硅质岩样品中,各结合态硒按平均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有机结合态硒(59.1%)、硫化物结合态硒(13.1%)、可交换态硒(11.0%)、水溶态硒(9.5%)、元素态硒(3.3%)、残渣态硒(1.9%)、碳酸盐结合态硒(0.2%)。在碳质泥岩和土壤样品中,硒结合态的分布稍有差异,有机质结合态硒(41.1%)或元素态硒(41.8%)为最高,第3~7位的依次是可交换态硒(10.5%)、硫化物结合态硒(4.5%)、水溶态硒(1.2%)、残渣态硒(0.8%)、碳酸盐结合态硒(0.1%)。这表明新鲜未风化的富硒碳质岩石中,硒结合态的分布以有机结合态硒、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与可交换态硒为主体;风化的碳质泥岩和高硒土壤中则以有机结合态硒、元素态硒和可交换态硒为主。 3.在富硒碳质页岩和碳质硅质岩样品的各结合态硒中,水溶态硒与有机结合态硒、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可交换态硒等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与有机结合态硒的关系最密切;与元素态硒均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有机结合态、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可交换态硒都可以是水溶态硒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