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5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城市化的潮流中,大城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背后是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中国的城镇化也正在向着都市化演变,人口向大城市(群)聚集的现象普遍存在。从长远上看,人口的流动与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的生产者,其子女作为消费者,应该有权利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流动人口的子女是否能够分享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好的福利,这不仅涉及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也涉及到资源分配的公平问题。城市规模等级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能够综合反映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状况,流动人口子女是否随迁则为其子女是否享受到城市发展福利的综合反映。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和甄别流动人口在规模大的城市就业更容易实现子女的随迁,还是在规模小的城市就业更容易实现子女的随迁,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是否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还是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探究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从理论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使用priobit和iv-probit模型对影响及其机制进行检验,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异质性检验,最后结合现实情况和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2016年城市统计年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实证模型验证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经过一系列的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即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子女的随迁比例越低。这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发展的越好,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越难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2)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异质性,5岁及以下的学龄前儿童的随迁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而6-14岁和11-14岁孩子的随迁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相对大一些。流动人口子女对于城市发展成果的享受到还受到父母特征的影响,相比于那些父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大学以下的孩子,父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大学及以上的孩子,其随迁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相对小一些,更容易享受到父母务工所在城市的发展成果。父母的居留意愿越长,其孩子随迁更可能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而对于不打算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这个群体来说,其孩子的随迁受到流入地城市规模的影响相对小一些。(3)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负向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具体来看,在东部地区更加明显,在非东部地区稍弱;在北方地区更加明显,在南方地区稍弱。(4)城市规模通过“公共服务”和“收入—成本”两个方面的作用渠道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随迁。首先,城市规模越大,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的人均拥有量越少,而教育和医疗的不足所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得流动人口的子女在父母的流入地不能正常的享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由此降低了子女的随迁率。其次,城市规模越大,收入越高,而生活成本也高。高收入是子女随迁的拉力,高生活成本是子女随迁的推力,二者相较,高成本对于子女随迁的推力作用大于高收入对于子女随迁的拉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