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的性质、来源、标准、价值以及习得等问题的见解或看法、观念的总和。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观念的生成还是教学行为的展现均与知识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长期受哲学认识论的影响,教育理论中流行的知识观把知识定义为“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这种认识导致教学忽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容易形成知识客体本位论,不能正确地把握学习和教学过程的规律。二十世纪80年代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本质以及知识的表征与知识习得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知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根据知识的性质,它将知识分为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用于回答“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两大类,而且揭示了这两类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程序性知识是以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为基础,并通过一系列的变式练习转化而成的。陈述性知识就是通常所指的狭义上知识,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技能和方法则属于程序性知识。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所谓的技能实质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学生习得了广义上的知识就是发展了智力。本文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为理论平台,探讨这种新的知识观理念对地理教学改革的启示: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教学要考虑知识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要重视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采用实验法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根据学生习得的知识类型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来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到完成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出发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根据不同知识类型习得过程和条件的差异来确定教学方法的,并对各教学阶段中教师如何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实验结果反馈,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来指导中学地理教学是有效的、成功的,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具有实践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