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以及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社会相关利益者要求了解制造企业经济活动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制造企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情况。作为制造企业管理手段的审计工作来说,如何在进行传统财务审计的同时,开展绩效审计并向相关利益主体提供相关信息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制造企业的特点入手,对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定义并阐述了三者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绩效审计程序。本文揭示了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缺乏绩效审计法规和准则、定量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且定性标准难把握、经验成分多且无系统的理论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绩效审计知识等问题。针对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成本效益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主要原因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受托责任不清晰、制造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和运行不到位、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必要性未上升到法规层面、没有统一和规范的制造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管理层重审计成本轻绩效审计效果、无绩效审计准则和操作流程、企业管理层本位思想严重忽视社会效应、内审人员与员工、董事会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不充分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应加强内部绩效审计理念的宣传、提高内部绩效审计部门的地位和独立性、强调制造业内部绩效审计的必要性、重视内审人员再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为非财务指标建立数量化模型、完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审人员与员工、董事会与外部相关利益者的博弈等相关对策。本文通过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审计案例的分析,按照审计界基本公认的绩效审计程序,通过构建一套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对该企业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包括公平性和环境性)三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对该制造企业的实际绩效状况进行评估,从而证明制造企业开展内部绩效审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