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知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在线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图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各大在线服务提供商每天产生、传输、存储不计其数的数字图像。为了节省资源并降低消耗,所有图像在上述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失真干扰。然而,预想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则需要较高质量的图像。这就使得如何在现有带宽条件约束下,寻找最优的视觉质量成为当今多媒体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因为图像的最终接收者是人,所以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是验证该评价结果是否与人类视觉系统的主观感受相一致。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对多媒体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者从人类视觉系统特性出发,将部分影响主观感知的视觉特性和视觉因素应用于图像质量评价算法模型,并且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图像质量评价仍然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视觉感知模型、提取的图像特征与图像质量相关性不高、未充分考虑视觉特性和自然场景统计特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对于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更应面向其特有的质量问题,充分考虑人眼双目视觉特性。本文以视觉特征为核心,结合稀疏表示理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视觉特征与自然场景统计的二维图像和立体图像质量评价算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的部分参考的二维图像和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一方面,稀疏编码理论能够很好地表示哺乳动物初级视觉皮层简单细胞感受野的空间局部性、方向性和带通性。另一方面,稀疏表示的过程与人类视觉感知的多层渐进过程也有高度联系,大脑会逐步地处理视觉信息,从最基础的到包含一定结构的最后再处理富含丰富细节的信息。因此,我们利用人类视觉稀疏编码特性,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的部分参考的二维图像和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在该方法中,我们首先用一组自然图像训练出一个通用字典,并将字典中的基元视为视觉感知单元。根据视觉基元在视觉表示中的特性和图像重构过程中的视觉重要性,我们将字典中的所有基元可以被分为三类。利用分类的视觉基元重构图像时的概率分布计算视觉信息,称为分类基元熵。对于立体图像,使用左视点的分类基元熵,右视点的分类基元熵和两个视点的分类基元互信息共同来表示视觉信息。其中,使用最大值机制用来决定在不同稀疏等级下的视觉信息。使用原始图像和失真图像的视觉信息差异作为图像质量特征,通过支持向量回归(SVR)来预测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在不同图像质量评价数据库上能够达到与主观评价的高度一致性。第二,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和自然场景统计的非对称失真立体图像的部分参考质量评价算法。一个理想的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应该可以模拟大脑视觉区的特性以保证与人类对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大脑视觉区不断进化以期能够为图像寻找一种有效的、去相关的表示方法,并且能够“匹配”自然图像的统计信息。一方面,研究表明稀疏表示类似于大脑的初级视觉皮层表示自然图像所采取的方案。另一方面,自然场景统计推动了人类视觉系统的进化,也促进了对视觉感知的理解和模拟。基于以上观察,针对立体图像非对称失真质量评价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和自然场景统计的部分参考质量评价算法以期模拟人脑视觉感知。所提算法中,稀疏表示中的分类基元的分布统计信息用来衡量视觉信息,因其与多层渐进的视觉感知过程相关。局部归一化的亮度系数的统计分布被用来衡量因失真导致的自然性的损失。视觉信息和自然场景统计信息被用来预测立体图像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多个非对称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数据库上,我们的算法取得了比现有算法更好的预测性能。第三,提出了一系列参考信息可变的部分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因为部分参考质量评价方法只需要原始图像的部分信息,而算法的预测性能往往会随着所需原始图像信息的减少而下降,在所需原始图像信息和预测性能间寻找较好的平衡点对于设计部分参考质量评价算法来说非常重要且必要。大多数部分参考质量评价算法只能固定所需原始图像信息,而现实应用中的带宽条件往往根据不同任务而有所改变,所以设计一个所需参考信息可变并且预测性能良好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根据所需原始特征数量变化而参考信息可变的部分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算法,该算法所需特征数量范围为一至字典基元的总数。用户可根据特定任务和带宽条件选择相应合适特征数量的算法,十分灵活实用。本文提出使用稀疏卷积受限玻尔兹曼机来训练字典,该方法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内在分布式表示。我们假设字典中的基元是视觉感知的基本单元,它包含一定的图像结构和视觉信息。不同基元的组合可以代表不同程度、不同等级的结构和视觉信息。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多级分类基元熵来表示图像的质量特征,并用其训练质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提供一系列所需原始图像信息可变并保证预测性能良好的算法,解决了用同一模型适应不同带宽条件和特定任务的问题。综上,本文以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特性为基础,利用稀疏表示模型计算分类基元熵,提出了基于感知信息的部分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充分发掘了感知信息在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潜力,切实解决了客观图像质量评价与主观感受的一致性问题,提高了预测性能,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器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多样,而航天器也需要的多种附件完成不同的空间任务。航天器附件的大型化、轻质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在考虑其相关动力学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刚性多体来考虑,因此对于这些柔性附件的动力学建模和运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航天器的大型桁架、机械臂等典型柔性附件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以及运动控制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
软体执行单元因其具有无限自由,连续变形和强的环境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软体执行单元的功能比如较快爬行,柔顺抓取等,要求软体执行单元具有弯曲,收缩,伸展等连续变形能力的同时与目标表面间有较大的贴合力。本文进行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丝驱动的软体静电吸附单元的研究,将SMA丝嵌入硅胶中,制成软体单元,驱动其弯曲变形,具有体积质量小,输出位移大的优点;在软体单元与目标表面采用静电吸附方
随着对光与物质间相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光学回音壁模式(WGM)谐振腔、飞秒光学频率梳(OFC)为代表的新型光子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光学传感﹑物质分析、医学诊断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一些精细变化(如微纳颗粒结合动力学过程、痕量气体理化性质改变等)得以以亚fm量级的光谱响应表征出来。然而,现有的通用光谱分析方法或受限于分光元件的调制精度与加工精度,或受限于等效滤波器的构造原理,其光谱分辨力无法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对压气机负荷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反力度压气机作为一种能够保证高效流动及高增压比的新技术,对于改善航空发动机压缩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叶顶间隙流对压气机的总体性能和内部流动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对低反力度压气机间隙流动结构的认识仍不完善,内部流动机理亟待探究。本文以课题组前期设计的某三级低反力度高负荷压气机的首级转子为研究对象,针对低反力度跨声速转子叶顶间隙流动的
停泊飞机目标检测对机场交通管控、重点军事基地部署掌握、监控敌方实时军事动态等军民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基光学遥感图像的停泊飞机目标检测识别已成为光学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的停泊飞机目标检测仍存在以下难题:(1)机场停泊飞机目标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中的面积占比小,容易出现计算冗余与正负样本类别不平衡的问题;(2)机场停泊飞机目标种类繁多、尺寸各异、朝向随机、且
我国正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数量庞大且逐年递增的失能人士对家庭和社会的护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课题以减轻失能人士身体负担、缓解社会护理压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仅通过锁定家居物品的类别信息来预测隐含的动作意图并根据动作意图自动规划家居任务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马尔可夫网的物品—动作意图网建模、基于Q学习算法对用户偏好意图的学习机制建立、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家居任务操作技能解构与重组策略研究等。具体
传统上,量子理论假设因果结构是确定的,即事件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因果次序。但是,如果将量子力学的定律应用于因果关系,则事件之间的因果次序并不总是固定的,而是受制于量子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的因果结构使新的量子信息处理任务成为可能,并为量子引力理论提供方法和工具。基于这样的背景,Oreshkov等人提出了新的量子理论框架:仅仅假设量子理论是局部有效的,而不考虑全局时空因果结构,证明了存在与任何确定因果次
钛合金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国防和民用工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钛合金的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塑性侧流和弹性回复、容易出现粘刀、刀具磨损严重、难以实现高质量加工等问题,这极大地制约了钛合金的进一步发展。超声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具有减小切削力、增强散热、延长刀具寿命、改善加工质量的技术优势。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将超声椭圆振动辅助切削技术引入到钛合金的超精密切削中,开发钛合金的超声椭圆振动辅助超精密
近年来,海洋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作为人类探索海洋的重要工具,凭借其体积小、灵活性好、续航能力强等显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众多自主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领域中,目标跟踪与编队控制问题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因此,本文以欠驱动AUV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反步控制方法和自适应神
伺服电机驱动技术是数控机床、工业机械人等重大机械系统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伺服驱动器须频繁对伺服电机进行启停、制动控制,且工况多变,因此极易出现各种故障,从而造成伺服机器人动作故障,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对驱动器开展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量化评价相关研究,对制定伺服系统维修计划以及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加速试验设计,退化建模以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