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引起的柑橘衰退病是种严重为害柑橘产业的重要病害。随着我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柚类和甜橙品种的推广,CTV茎陷点强株系的为害日趋严重。国内外研究经验表明,在CTV强毒株和强力传媒橘蚜共存的地区,弱毒株交叉保护(Mild Strain Cross Protection,MSCP)是防治茎陷点型衰退病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对分别预接种了PB61、CT9、CT31、CT11、CT12等5个CTV弱毒株的琯溪蜜柚和锦橙北碚-447在田间生长5年后,植株长势、产量、果实品质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以期筛选出具有较好保护效果的弱毒株。同时鉴于目前对弱毒株的防治效果仍主要依靠症状观察,比较费时。为此,本研究在掌握预接种植株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植株中CTV的构成情况,以及CTV基因型的类型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监测,以期为今后建立CTV弱毒株防治效果评估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基础。 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分析预接种植株枝条平均节间长度,植株枝条茎陷点情况,果实产量、品质等生物学性状,对田间弱毒株交叉保护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故弱毒株PB61和CT31对锦橙北碚-447的保护效果最佳。预先接种CTV弱毒株PB61、CT9、CT31、CT11、CT12的锦橙北碚-447后都对田间茎陷点型强毒株表现出一定的抵抗作用,其中以弱毒株PB61和CT31的保护效果最佳。接种PB61和CT31的北碚-447及其负对照植株的株高分别为205cm、201cm和159cm,预接种PB61、CT31和负对照植株株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接种PB61、CT31和负对照锦橙北碚-447植株出现0级茎陷点症状的植株分别占总数的84%、76%和24%;预接种 PB61、CT31和负对照的株产分别为42.49kg、40.58kg和33.73kg,且预接种PB61、CT31和负对照植株株产有显著差异,以接种PB61、CT31和负对照的锦橙北碚-447植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10%、10.95%和9.20%,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接种 PB61、CT31和负对照的锦橙北碚-447植株果实还原糖含量分别为9.94 g/100mL、8.56 g/100mL和7.68 g/100mL,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接种PB61、CT31和负对照的锦橙北碚-447植株果实Vc含量分别为59.04mg/100mL、61.26mg/100mL和52.10mg/100mL,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接种CT9的琯溪蜜柚植株的长势、产量、果实品质等生物学性状都低于负对照植株,所以弱毒株CT9对琯溪蜜柚没有保护效果。 2.CP/Hinf I RFLP检测与防效关系结果可知,预接种PB61、CT31、CT11、CT12、CT9的锦橙北碚447植株的防效好5株植株中CP/Hinf I RFLP组群构成为3个5组群和2个3组群、1个3组群、1个1组群和3个3+6组群、4个3组群和1个3+6组群、1个1组群2个3+6组群和2个1+3组群、5个6组群,防效差5株植株中CP/Hinf I RFLP组群构成为1个5组群、2个3组群和2个1+3组群、3个3组群和2个1组群、1个3组群2个3+6组群和2个1+3组群、3个1+3+6组群和2个1组群、5个6组群,负对照的锦橙北碚447植株的防效好的CP/Hinf I RFLP组群构成为2个3组群和3个3+6组群,预接种CT11的植株的防效差的CP/Hinf I RFLP组群构成为2个3组群和3个1+3组群。可得,CP/Hinf I RFLP组群与防效没有关系。 3.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不同防治效果的预接种植株中CTV各基因型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防治效果最好的弱毒株CT31和PB61在接种锦橙北碚-447后5年,其基因型的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此外,防效好的预接种植株中T30基因型的含量均高于其它预接种植株,且VT基因型的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