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后,基督教大规模入华,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国门大开,教会势力在中华大地快速传播开来。为了配合其宣教目的的实现,教会重视事工建设,尤其重视兴办教育以宣扬宗教。各级教会学校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快速发展起来,具有强烈宗教特色的教会教育盛行于近代中国社会。 教会中学创立之初,由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传教士们就注重迎合中国社会,其本土化随之发展。随着国族危亡的加剧,近代社会发生一系列剧烈变革,民族主义思潮盛行。20世纪20年代以来,被视为文化侵略的教会教育开始面临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猛烈冲击。社会舆论与知识界对教会教育的大肆批判,政府收回教育权的强制要求与学校内部反教力量的增强,使自我缓慢调适中的教会中学的本土化不得不加速。以立案为标志,教会中学在教育宗旨、课程设置、生源与经费、师资队伍与学校管理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通过对开封教会中学相关文献档案的深度挖掘及对史料的分析和论证,可以看出,开封教会中学的本土化受到内部趋力和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展现出主动融合和被动调适结合的特点。其本土化就是世俗化与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封教会中学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淡化其宗教色彩,迎合社会教育的需要,并不断为国家权力所渗透,以适应时代巨变中的中国社会。而新政权建立后对教会中学的接收,使教会中学的本土化进程戛然而止,教会中学在中华大地快速消亡,其本土化的努力也归于终结。 从开封教会中学的发展进程中,今人可以看到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某些缩影。同时,教会中学顺应时代潮流而进行的本土化改革,则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历史思考与反省,对于当今中学中的德育教育和教会本土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