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桂林S小学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渔鼓文化在八桂大地上传承了三百多年,是多地域文化融合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桂林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艺水平,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将桂林渔鼓文化融入校本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学校的正式教学,让桂林渔鼓文化近距离地滋养学生的身心,实现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本文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将文献研究与访谈调查相结合,梳理了桂林渔鼓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探索了桂林渔鼓文化的特征及育人价值,对S小学《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地分析了S小学《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本研究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在分析了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桂林渔鼓文化、渔鼓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并界定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桂林渔鼓文化等核心概念,进而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为了更加深入探寻《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观察法、访谈调查法进行资料搜集。
  第二部分,桂林渔鼓文化的特征及育人价值探索。独具特色的桂林渔鼓文化是桂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性、民俗性、多元性三方面特征。桂林渔鼓文化还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加强学生文化认同等三方面。
  第三部分,《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从哲学、心理学等层面深入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选定了《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斯坦豪斯过程模式课程理论、施瓦布实践模式课程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并论述了这些理论在《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部分,S小学《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首先对个案学校与访谈对象进行说明。其次根据在S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文本分析,总结了S小学《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萌芽、课程探索、课程运行、课程展望四个阶段叙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并总结了其获得的有益经验,如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筑牢了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
  第五部分,S小学《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所存问题。根据调查结果,S小学在《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的设置忽视了桂林渔鼓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学生的个性需求;课程内容选择和编排太单薄,缺乏阶段性;课程实施上缺乏教学计划的指导和专业的教师团队;课程评价观念落后等。这些问题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提供了依据。
  第六部分,《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升策略。根据S小学《桂林渔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策略。认为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凸显桂林渔鼓文化传承,切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依据桂林渔鼓文化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发展,从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方面进行论述;课程内容应深挖桂林渔鼓文化价值,涵盖桂林渔鼓文化的主要内容,并且区分各学段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实施应关注桂林渔鼓的文化特征,从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培养专业的教师团队两方面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课程评价应立足于桂林渔鼓文化丰富的内涵,从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两方面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为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所在。本文从高职师资力量建设的培养与使用入手,就如何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作探讨。  关键词:师资建设 创新人才 培养使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摘要: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剖析,揭示了现实存在问题的实质。提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和专业素质;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客观地处理各种困难和矛盾;有利于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在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
期刊
摘要:美术国画中的用墨技法是通过笔尖的松软,与对墨的浓淡方式进行渲染勾画的,里面加入了对水的浓淡的运用和搭配。对于国画中的墨法运用,可以通过工笔勾勒加笔墨渲染的方式进行点染,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对于毛笔的使用,往往通过勾皴点染的方式进行,达到前后一致的目的,工笔画与渲染通过粗细搭配与浓淡的合理运用,达到前后运用自如的目的。  关键词:国画;墨法;搭配;勾勒;渲染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我们经常说发扬传统、继承传统,却不知如何继承,如何让发扬。好多人认为现代艺术是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而我认为是发展,是丰富。现代艺术建立在对传统的反思批判和对现实的观照之上。纵观历史每一种美术现象的出现都是对以往艺术思想的丰富,都是从个体角度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也可以说是一种批叛、发展。他们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共同构筑了我们的传统。  关键词:对现实的观照;批判;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
期刊
摘要:从艺术的角度看人生,从人生的角度看艺术。通过艺术我们审视人生、理解生活、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通过电影《立春》,我看到了几个艺术青年的平凡与不平凡,使我深受感动,重新理解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艺术;人生;电影;王彩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61-01  《立春》这部电影讲述了蒋雯丽扮演的王彩玲在小县城学校教授音乐,虽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用做法的阐述,指出了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普及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的方面。文章对积极探索学生安全稳定教育的新模式,搭建安全知识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面、系统、深入并时时、处处、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以弥补通用做法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和灵魂,它对构建上层建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宫是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依据“三服务”、“三促进”的原则,通过充分发挥文体活动阵地作用,为职工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和实现群众文化权益、推动职工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发
期刊
摘要:《钢的琴》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电影运用风格化的镜头语言和拼贴式的音乐来营造一种真实的故事环境,同时影片的故事结构、人物设置等方面与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从中解析影片《钢的琴》的风格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堂吉诃德》;镜头语言;拼贴式的音乐;多线叙事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7-00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成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而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知识在不同组织及个人间的转移。博士生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高层次,其知识转移绩效决定着高校及社会知识资源的利用开发程度。通过设计博士研究生知识转移绩效问卷来对高校博士研究生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所搜集出各项数据,了解博士研究生知识转移绩效现状,来为博士研究生的学位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
期刊
摘要: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中国高等院校经历了21年的快速发展期,大学生人数剧增同时又处于国内国外复杂的新时期,高等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高等院校对现阶段辅导员们的要求更高。大学生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这一方面,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在整个辅导员体系中体现了整个辅导员队伍的服务水平,充当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代言人的角色,一言一行代表了新时期的社会文化。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