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区域大气中近地层二次污染物臭氧(O-3)的浓度,并在光化学烟雾、酸雨、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国内陆背景大气中VOCs的浓度水平和变化形式,本文利用不锈钢钢瓶采样、三步冷冻浓缩进样-GC/MS分析技术,首次系统地对我国东北长白山、华南鼎湖山及西南贡嘎山地区大气中VOCs的浓度、组成、来源、季节变化及光化学活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并得到以下结果:2005年9月5日至2006年8月30日,长白山地区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年平均浓度为(18107-4±69.6)×10-9C(碳单位体积比),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等四类物质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43%、22%、31%和4%。烷烃类物质中异戊烷、2-甲基戊烷、正戊烷和3-甲基戊烷等机动车尾气或汽油挥发特征性物质浓度最高;芳香烃类物质中苯/甲苯的特征比值略高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0.5;烯烃类物质以植物排放烃蒎烯、异戊二烯为主;从高浓度VOCs品种分析,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受汽车污染和森林排放双重控制。TVOCs浓度年度峰值出现在春季,谷值出现在冬季。等效丙烯浓度计算表明,长白山区域大气VOCs总等效丙烯浓度为156.6×10-9C,其中异戊二烯等烯烃的光化学活性较高:而烷烃、芳香烃虽然是长白山区域大气VOCs中含量丰富的物种,但并不是生成O3的主要贡献者。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25日,鼎湖山地区大气中TVOCs年平均浓度为(102.0±69.9)×10-9C,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等四类物质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39%、10%、44%和7%。烷烃类物质中丁烷、异戊烷、3-甲基戊烷、2-甲基己烷和2-甲基戊烷浓度最高:所有烯烃类物质中,1-丁烯、异戊二烯、蒎烯、反2-丁烯和顺2-丁烯浓度最高;浓度排前5位的芳香烃类物质为甲苯、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萘;浓度排前5位的卤代烃类物质为氯苯、二氯甲烷、邻二氯苯、F11和1,2二氯乙烷。鼎湖山地区大气中TVOCs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春季,谷值出现在夏季。由于各类VOCs在大气中的来源与其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均不相同,它们表现出的季节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秋、冬、夏三个季节烷烃与芳香烃有72%~75%的来源是相同的;春季二者只有52%的来源是相同的。夏、秋季节,烯烃与烷烃仅有12%与14%同源;冬、春两季,烯烃与烷烃分别有75%与79%含量具有相同的源。在春、秋、夏季,芳香烃与卤代烃相关性极差;在冬季二者相关性高达80%。鼎湖山区域大气VOCs总等效丙烯浓度为54.0×10-9C,其中烯烃光化学活性最大、芳香烃次之;而实际浓度较大的烷烃类物质但并不是生成O3的主要贡献者。冬春季节,TNMHCs的化学活性与其总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0.92;夏秋季节,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另外两个季节稍差,决定系数R2均为0.62:对全年而言,总丙烯等效浓度与其总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较好,决定系数R2为0.68。总碳原子体积分数与总等效丙烯浓度比值R全年平均水平为1.8。2006年9月5日至2007年8月24日,贡嘎山地区大气中TVOCs年平均浓度仅为(47.4±18.2)×10-9C,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等四类物质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33%、10%、48%和9%。贡嘎山大气所有烷烃类物质中,异戊烷、丁烷、3-甲基戊烷、戊烷和2-甲基戊烷浓度最高;所有烯烃类物质中,1-丁烯、异戊二烯、反2-丁烯和顺2-丁烯、蒎烯浓度最高;浓度排前5位的芳香烃类物质为萘、苯、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浓度排前5位的卤代烃类物质为氯仿、邻二氯苯、F11、二氯甲烷和F113。贡嘎山地区大气中TVOCs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春秋季浓度值较高,冬夏季浓度值递减。由于各类VOCs在大气中的来源与其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均不相同,它们表现出的季节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贡嘎山区域大气VOCs总等效丙烯浓度为25.5×10-9C,其中烯烃类物质等效丙烯浓度较高,而实际浓度较大的烷烃类、芳香烃类物质并不是生成O3的主要贡献者。春、夏、秋三个季节,TNMHCs的化学活性与其总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0.80和0.88;冬季,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另外三个季节稍差,决定系数R2为0.66;对全年而言,总丙烯等效浓度与其总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较好,决定系数R2为0.69。贡嘎山地区总碳原子体积分数与总等效丙烯浓度比值R全年平均水平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