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某城市的供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该供水系统具有多水源供水、多种净水工艺、高水温、多种管材、不同管龄、超大管网等突出特点,在生物稳定性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代表性和挑战性。本论文通过对比该城市不同供水管网的水质生物稳定性,判别控制生物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分析不同净水技术的处理能力,提出适用于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城市管网的生物稳定性的综合控制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该市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长期监测表明,该城市局部供水管网存在较为明显的细菌再生长问题。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确定余氯、水力停留时间是细菌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余氯越高,管网中细菌越少;水力停留时间越长,管网中细菌越多。(2)对采用好水源(Ⅱ类)、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供水管网进行了重点研究,首次将“生物稳定特性曲线”应用于实际供水管网研究,给出了维持管网生物稳定所需的余氯和可生物同化有机碳(AOC,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的定量边界条件:维持余氯在1.11-1.73mg/L可保证该供水管网生物稳定,且技术上可以实现;而降低有机基质至AOC=7-47μg/L才能控制生物稳定性,远超出水厂处理能力;确定华南地区高水温供水管网中生物稳定性主要受余氯控制,与北方地区受余氯和营养基质双重控制的特性明显不同。研究发现,管道生物膜冲刷脱落是管网水中细菌的主要来源,搭建了生物膜模拟反应器进行其消毒灭活特性研究,1.0mg/L的氯胺或者0.5mg/L的自由氯能够将管壁生物膜充分灭活至100CFU/cm2量级。(3)对细菌再生长的深入研究表明,耐氯细菌在该城市供水管网中普遍存在。经鉴定发现了3株耐氯细菌,分别为产粘液分支杆菌(条件致病菌)、藤泽氏甲基杆菌、鞘氨醇单胞菌(新种)。耐氯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产粘液分支杆菌>鞘氨醇单胞菌>藤泽氏甲基杆菌。抗性最强的分支杆菌能够被0.4mg/L的自由氯和0.4mg/L的二氧化氯灭活。因此,应改用自由氯或二氧化氯消毒作为管网消毒剂。(4)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系统确定了华南地区高水温供水管网中保障生物稳定性的技术策略:保障生物稳定性需维持管网水高余氯;灭活耐氯细菌需要采用游离氯或二氧化氯消毒;实现更换消毒剂并维持高余氯,可以通过更换优质水源、使用生物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来改善出厂水中消毒剂的衰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