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国债期货的基础知识,回顾了我国试点时期的国债期货市场,并通过“327”事件分析我国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我国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的实现程度的实证研究。在对国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时,本文首先检验了我国试点时期国债期货价格的有效性,发现只有一部分品种的价格是有效的;接下来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模型来验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的引导关系,结果显示,对整个试点时期的国债期货市场来说,价格发现功能已经有所体现,但其功能实现的程度不高,同时,对处于这一市场的各个品种来说,各品种之间的市场特征是不一样的,本文的实证揭示了这种差异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文章在第四章研究了国债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运用OLS、B-VAR、ECM等套期保值模型以及EC-GARCH动态套期保值模型计算了各品种在不同套期保值时间跨度、不同套期保值模型下的最佳套期保值比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品种在不同套期保值时间跨度、不同套期保值模型下的套期保值效率进行比较,发现我国试点时期的国债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套期保值者提供规避风险的场所,但套期保值功能的实现程度不高,对某些品种进行套期保值甚至会增加风险,同时,各品种之间的最佳套保比及最佳套期保值策略不同。本文的实证揭示了各品种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最后,作者从实证结果出发,提出了如何重推我国国债期货的政策建议,包括:深化对国债现货市场的培育;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交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