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麦芽糖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麦芽糖α-淀粉酶指α-淀粉酶家族中水解利用淀粉及相关多聚糖主要产物为麦芽糖的一类酶,包括麦芽糖淀粉酶、新普鲁兰酶和环状麦芽糊精淀粉酶。生麦芽糖α-淀粉酶具有多底物特性和底物优先选择性,可水解α-1,4-、α-1,6-葡萄糖苷键,作用于淀粉及环状糊精、普鲁兰多糖等相关多聚糖、寡糖,主要产物为α-麦芽糖,属于淀粉分解酶类亚族GH13。生麦芽糖α-淀粉酶主要应用于淀粉及食品工业。 本研究中,根据地衣芽孢杆菌基因组序列中的麦芽糖淀粉酶基因序列和糖苷水解酶家族GH13中生麦芽糖α-淀粉酶基因的两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分别以BacilluslicheniformisATCC14580和BacilluscereusCICIM-B0627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两段不同来源的生麦芽糖α-淀粉酶基因amyM-B1和amyM-Bc。经核苷酸序列测定,amyM-B1序列大小为1764bp,编码587个氨基酸,预计蛋白分子量为67.4kDa,等电点为4.93;amyM-Bc序列大小为1685bp,编码561个氨基酸,预计蛋白分子量为65.4kDa,等电点为5.18。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蛋白质序列比对,两者都具有α-淀粉酶家族特有的高度保守的催化活性区域,其中amyM-B1与B.licheniformisATCC14580麦芽糖淀粉酶相一致;amyM-Bc与B.cereusATCC14579来源的新普鲁兰酶基因具有99.29%的同源性。 将amyM-B1和amyM-Bc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在EscherichiacoliBL21(DE3)中成功实现了初步异源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分别显示出分子量约为67kDa和65kDa的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发酵制备粗酶液,测定生麦芽糖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amyM-B1获得了活性表达,酶活力为3.797U/mL;而amyM-Bc可能不适用于大肠杆菌,最终没有获得活性表达。 对重组生麦芽糖α-淀粉酶AmyM-B1的酶学性质和水解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组酶AmyM-B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6.5,重组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45℃以下的中低温环境和比较宽泛的pH范围内(pH4.5~8.5)保持稳定,且酶活受金属离子影响不显著。重组酶能够水解环状糊精、可溶性淀粉和普鲁兰,最适底物为环状糊精。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分离番木瓜采后在果实中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而鉴定这些基因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对采后自然成熟番木瓜果实的硬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木瓜果实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超强毒株和变异株的出现,传统疫苗的免疫效果已不尽理想,病发后的治疗难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目前针对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拥有非常有限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与哺乳动物不同,斑马鱼在
药物滥用特别是毒品滥用是国际范围内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医学麻醉常用药,其滥用所导致的耐受更是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阿片系统在阿片耐受中起到了关键
本研究以所在实验室保存的PRSV-HN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F183499)为模板,进行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各基因的克隆;构建了真核融合表达载体(诱饵载体以及激活域载体),并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19-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家蚕是一种重要的鳞翅目模式生物,家蚕丝腺具有高效、特异地合成丝蛋白的能力,具
本文采用DPPH自由基酶标仪检测方法对葛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nnus)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筛选。发现一株采集于安徽宣城马姑山的野葛叶中分离出的菌株10y-4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并以该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进行了培养条件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具体主要内容包括:葛内生真菌的采集、培养与分离,活性菌株的筛选,营养性因素和非营养性因素对10y-4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与其他植物细胞相比,棉花纤维在细胞形态、发育和成分都很独特,深入研究棉花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揭示细胞伸长和纤维素合成等重大理论
我国是棉花种植大国,但干旱缺水等环境因素越来越威胁着棉花的生长发育。由于棉花耐旱性状的复杂性和缺乏有效的选择手段,常规育种对棉花耐旱性的改良进展较慢。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棉花耐旱相关基因文库,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棉花耐旱EST的筛选,为分离、克隆、转化棉花耐旱基因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的构建了高质量的亚洲棉石系亚1耐旱相关cDNA文库。经过蓝白斑筛选、菌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