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移民的城镇化意愿研究——以乡宁县西坡镇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煤炭大国,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大规模的开采,又没有及时对采空区采取回填措施,造成大面积的采空区沉陷,致使居住在采煤区的群众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煤矿整合以后,大集团入驻,诸多矛盾和纠纷更加突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采煤沉陷区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受采煤沉陷灾害最严重,过去对采煤沉陷区治理主要是由煤炭企业主导,新一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以乡宁县西坡镇等8个乡镇作为试点,以其取得的经验作为借鉴在全省开展全面治理。  采煤沉陷区移民作为一项对策,被运用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当中,同时又助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对采煤沉陷区移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置模式、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而对移民城镇化方面的问题很少涉及。本文将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为着眼点,对采煤沉陷区移民的城镇化意愿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与主题、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研究缘起包括生态扶贫移民与采煤沉陷区移民的关系、采煤沉陷区治理对策、笔者的故乡情愫和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四个方面。相关研究成果涉及采煤沉陷区的定义、采煤沉陷区移民的定义和特征,移民城镇化研究,农民城镇化意愿研究和就地城镇化研究,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对比法和案例法。  第二部分论述相关理论和研究区概况。相关理论主要指移民基础理论和移民相关理论。基础理论包括移民的概念、移民的分类、新型城镇化理论,相关理论指移民自愿性理论、移民模式论—城镇安置模式、推—拉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研究区概况重点对西坡镇的地貌、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介绍案例区移民的生存状况和安置计划。移民生存状况,从住房、吃水、耕地及生态环境四方面论述,安置计划介绍西坡镇作为试点乡镇启动搬迁的自然村、户数、人口数,安置地点等。  第四部分是本文论述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对案例区移民的城镇化意愿目的地、时间、距离、总体特征、不同移民主体的城镇化意愿差异性、影响移民城镇化的因素、动因机理、城镇化意愿的效应并针对移民城镇化意愿差的原因提出建议。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思考。结论部分提出采煤沉陷区移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强烈,不同移民主体的城镇化意愿存在明显差异,移民个人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条件及国家移民政策影响了移民的城镇化意愿,采煤沉陷区移民走城镇化道路不可忽视移民意愿。思考部分提出就地城镇化安置方式利弊、自然城镇化与人为城镇化、如何更深入理解移民城镇化三个方面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将采煤沉陷区移民和城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移民就是走城镇化道路的观点。二是对采煤沉陷区移民城镇化今后思考的方向提出独到见解。
其他文献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是,世界范围内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湿地面积大量丧失,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这种现象已经广泛引起各
水影响气候,改变地貌,水又孕育着生命。水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海洋里的水覆盖了地球约71%的面积,陆地上的水以冰川、江河湖泊的形式,又覆盖了陆地表面约15%的面积。从身体到工农业生产生活,水渗透我们的方方面面,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离不开水。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而使水资源紧缺与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改变的一种手段,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产生影响,也肯定会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产生影响,本文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
课改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语言、掌握语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1.建立语境  学习英语,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可以对英
扶贫移民是我国农村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移民可以有效改善移民生产生活状况,一方面可以协调城乡关系,有利于城镇化各资源要素间的合理配置组合,另一方面对于改善迁出地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