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集上海地区动物园中部分野生动物粪便样本进行贾第虫感染检测,对其中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初步调查该地区野生动物感染贾第虫的虫种和基因型/亚型情况。本研究不仅为该地区动物源性贾第虫病的传播途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也为人源性贾第虫病的监测、溯源、危害评估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1.共采集上海地区动物园灵长类、食草类、食肉类、鸟类、爬行类野生动物粪便样本678份。2.所有动物粪便样本离心沉淀后涂片,碘液染色进行形态学检测;3.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提取所有粪便样本DNA,所有样本采用巢式PCR对贾第虫谷氨酸脱氢酶(GDH)、磷酸丙糖异构酶(TPI)、β-贾第素(Bg)三个基因进行扩增,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4.对PCR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的BLAST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利用ClustaIX1.83进行比对并用MEGA6.06做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1.678份动物粪便样本共检测出贾第虫感染阳性样本40份,总感染率5.90%(40/678),其中灵长类感染率最高为16.32%(31/190)、食草类为1.05%(2/190)、食肉类为3.31%(5/151)、鸟类为1.45%(2/138)、爬行类为0(0/9);2.本次实验阳性样本40例,形态学检测率贾第虫包囊检出率仅为12.5%(5/40);巢氏PCR扩增GDH检出率为75%(30/40)、TPI检出率为75%(30/40)、Bg检出率为30%(12/40);3.对所有样本进行GDH、TPI和Bg基因的多位点基因分析,发现扩增出6个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34个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B。集聚体A均为AI亚型,主要感染食草类动物(白脸牛羚、剑羚)和食肉类动物(马来熊);集聚体B分别为BII和BIV亚型,BII主要感染灵长类动物(猩猩、节尾狐猴、节猴、松猴、斑狐猴、金丝猴)、食肉类动物(大食蚁兽);BIV主要感染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和鸟类(鸸鹋、八哥);4.阳性样本中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的GDH基因检出率为50%(3/6),TPI基因为100%(6/6),Bg基因为17%(1/6);集聚体B的GDH基因检出率为79.41%(27/34),TPI基因为70.59%(24/34),Bg基因为32.35%(11/34)。 结论:1.上海地区存在多种野生动物感染贾第虫,且均属于人兽共患的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的AI亚型和集聚体B的BII和BIV亚型。2.上海地区动物园野生动物的贾第虫流行种类多为人兽共患种类/基因型,可做为人群贾第虫感染的保虫宿主和传播者,存在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需加强野生动物和饲养员贾第虫感染检测及周边水源贾第虫污染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