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以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义闻名于世。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唐诗在中国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唐诗中,诗人运用大量的隐喻,而这些隐喻主要由诗歌中的意象来呈现。唐代诗歌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几乎每一首唐诗都拥有丰富的意象。唐诗中的意象不仅仅承载着诗人的个人情感,还记录了唐代历史的变迁,社会生活的状况以及文化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对唐诗进行鉴赏就是诠释唐诗中意象的涵义。意象就是诗歌灵魂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一首诗歌的涵义能否得到正确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是否得到正确的传递。隐喻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莱考夫和约翰逊共同创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将隐喻研究带入了认知研究领域。随着对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福柯尼耶提出了空间映射理论,该理论用投影映射、语用功能映射以及图示映射揭示了语义传递的三种不同途径。本文中,作者以福柯尼耶映射理论为基础,对唐诗英译译本进行行分析,揭示了唐诗英译中意象传递的三种不同的认知途径。作者通过该角度对唐诗英译中意象传递进行研究后发现,意象传递的过程就是译者的认知结构和目标语读者认知结构互动的过程。译者在选择合适的概念来解读诗歌意象时,需要考虑选择的概念是否能与读者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换言之就是译者选择的概念是否也存在于读者的认知结构中。目标语读者作为意象传递的接受者,也是意象传递的重要参加者。诗歌意象的涵义准确地传到目标语读者的认知中,意象传递才算真正地完成。为了意象得到更好的传递,目标语读者的特质应该引起重视,如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结构。作为意象传递的发起者,译者是否正确理解诗歌意象的涵义对诗歌意象能否得到正确传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译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修养在意象传递中的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将福柯尼耶的映射理论与诗歌意象传递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呈现了诗歌意象传递的认知过程,为传统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对外传播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