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胶质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低级别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放化疗),各方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2018年1月版的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的意见是,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的放化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综合的治疗方案。同时,目前我们主张的胶质瘤精准化治疗,是要结合分子病理分型的个体化治疗,完善的分子病理分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基础。为了探讨IDH1/2、1p/19q、MGMT启动子甲基化、VEGF对不同级别胶质瘤的影响,从而为术后治疗提供资料;以及探讨低级别胶质瘤高危组(年龄>40岁、肿瘤次全切除、术前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IDH野生型)早期化疗的不良反应,设计了本次试验。方法本试验收集了脑胶质瘤患者30例,病理类型为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中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及胶质母细胞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0~60岁。1试验准备入院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凝血系列、电解质、肝功及肾功等。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入院后,完善头MRI检查(包括平扫+强化、DWI、DTI、MRS、ASL等脑功能成像)。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后,择期在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所有手术术者均为我科张宏义主任,肿瘤均达到显微镜下最大范围的完全切除。术后肿瘤组织均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由我院病理科两名主任医师进行复核。分子病理检查由北京元码基因检测公司进行检测,同样由两名高级检验医师进行复核。本次试验相关检测项目为IDH1/2突变、1P/19q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VEGF。术后48h内对诊断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复查头MRI平扫+强化。2数据收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每组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KPS评分。记录出现肿瘤相关功能缺失的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头痛;癫痫;运动、语言或感觉功能障碍;视觉功能受损;情感、意识等变化)的患者。记录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术后残留情况。记录不同组织病理分级的患者的分子病理情况。按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组,A组),高级别组(Ⅲ、Ⅳ组,B组),并记录不同危险因素下分子病理(IDH1突变、1P/19q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VEGF)情况。根据分子病理结果和高危因素对低级别组进行分层,分为高危组(C组)、低危组(D组)。对高危组(C组)和高级别组(B组)采取术后7天早期口服替莫唑胺(75mg/kg/m2,连续5天)化疗方案,记录患者恶性、呕吐、嗜睡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3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应用成组配对的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KPS评分A组要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发生部位,额叶、颞叶的比例高于额颞、顶叶及小脑(P<0.05),额颞比例高于顶叶、小脑(P<0.05)。2两组患者临床分层、分子病理指标的比较,组内术前功能缺失的患者明显高于无功能缺失者(P<0.01)。≤40岁、IDH突变型及分子病理1p/9q缺失及VEGF阴性的患者B组低于A组(P<0.05)。3比较在不同临床分层因素下,1p/19q、MGMT启动子甲基化、VEGF的表达情况不同。4在低级别胶质瘤高危组早期替莫唑胺口服化疗药物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于高级别组,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根据胶质瘤患者分子病理IDH1/2、1p/19q、MGMT启动子甲基化、VEGF的特点,低级别胶质瘤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分子病理类型,从而能更加准确的对患者进行分层,并指导术后治疗。2 32根据高危因素(年龄>40岁、肿瘤次全切除、术前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IDH野生型)对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层,有助于对低级别胶质瘤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3低级别胶质瘤早期化疗不良反应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图5幅;表10个;参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