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始,中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被界定为中国正式进入“城市化”社会的起点,这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以农村为社会主体的国家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中国的新城市生活中,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等都逐步被管理者和公众所关注,国家也为此制定了城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应对持续提升的城市规模和城镇人口,与此相应,为城市所做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精神的研究等也都越来越被城市管理者、专业人士和普通市民所关注。城市形象的视觉营造是当今中国城市采用最多的提升手段,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最多,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城市形象的视觉营造问题:首先用多维度的研究态度,重新解读近百年来中西方城市研究成果,尤其是几个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城市理论创造者及其理论,如西方的霍华德、格迪斯、霍尔、西特、沙里宁、柯布西耶、赖特、雅各布斯、哈维和东方的费孝通、梁漱溟、梁思成、陈占祥、吴良镛等人的著述,去除长期以来被曲解和误读的成分,纯化其对城市的终极理想与希冀,总结出东西方针对城市空间形成的视觉意象和精神意象,梳理出诸多城市理论之间的冲突与相辅关系以及隐含在背后的主脉。其次,分析中国目前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初期所遭遇的问题,辨析对城市化进程的种种误读,诸如对城市化率数据的盲目追求、舍弃农村而片面发展城市、被忽视的公共服务以及被严重破坏并透支的环境;进而阐述中国当下城市视觉营造的种种误区,如盲目竞争、千城一面、只重表面、只重建筑单体、曲解有机更新、忽视个体等现象;指出中国城市营造乱象的深层症结是缺乏科学城市观的建立,这有农业国长期宗族观念的影响、未完成的村民到市民再到公民的转变、计划经济思考模式下的过时城市观等;总结中国城市营造问题等特殊性和普遍性,指出中国城市问题不可以完全参照西方经验的特殊之处。再次,通过对现代城市概念的思辨,剥离和分辨现代城市与大城市、美丽城市、智慧城市等虚伪表皮的关系,从而将现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精神指向对个体即人的关注和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民主设计的必然性,追溯民主设计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剖析民主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指出民主设计是以个体和人群为核心的设计、对民众有善意教化功能的设计、不封闭且可主动参与的设计、与人心灵有沟通有共鸣的设计。最后,以国际范围内和自己亲历的城市形象视觉营造案例来论述当下城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以验证民主设计在城市精神塑造中的核心作用,案例分别涉及柔性公共管理和服务系统、心理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意象、有机的城市界面、有效的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活化公共资源、预设城市的长期愿景、与城市相互关联的中国农村如何进行设计提升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