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在改善入组者临床症状、体征、胃镜下黏膜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并客观地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拟从临床研究方面探索其作用途径,从而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新的临床研究依据。 方法:本次试验对象选择2014.12--2016.06之间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脾胃病门诊诊治的84例CSG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CSG的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柴胡疏肝散组(即治疗组)和西药组(即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治疗组以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根据患者就诊时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对症加减,每日1剂,使用煎药机水煎为5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1.0g/次,3次/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胃脘疼痛、嗳气、嘈杂反酸、腹胀、纳呆少食、喜太息、烦躁易怒等症状改善情况,观察胃镜肉眼观及镜下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并判定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前在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观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连续用药28天后,柴胡疏肝散组总的有效率为98%,西药组总的有效率为89.8%,且两组相比,从综合疗效方面,柴胡疏肝散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胃镜检查结果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胃脘疼痛、嗳气、嘈杂反酸、腹胀、纳呆少食、喜太息、烦躁易怒等症状方面,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胃脘疼痛、嘈杂反酸、纳呆少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嗳气、腹胀、喜太息、烦躁易怒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 结论: 1.柴胡疏肝散能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形态。 2.柴胡疏肝散在改善患者嗳气、腹胀、喜太息、烦躁易怒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 3.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