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覆盖程度和类型,引起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发生变化,是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重要依据。土壤侵蚀目前已经成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土壤侵蚀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遥感和ArcGIS为技术依托,以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研究区2005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区5年内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以期为区域土壤侵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土壤侵蚀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对200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水田、旱地和有林地为主,三者占到了流域的90%以上,其中林地面积超过5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旱地、有林地、灌草地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9.36%,0.26%,0.45%,1.48%;水田和未利用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2.200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在不同的海拔和坡度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于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两期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500~1000m海拔高度上,约占研究区的55.3%,其次是1000~1500m海拔高程带,约占研究区的24.4%,海拔低于200m和高于1500m的区域较小,分别为1.9%和2.3%。土地利用/覆被分布在15~25°坡度带上面积最大,占到32.8%,其次是8~15°坡度带为研究区的30.7%,25~35°坡度带也达到15.5%,这符合丰都县南部地区多为山地的地形特点。3.对2005~201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区内主要的土壤侵蚀强度类型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两期微度和轻度所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分别为80.52%、81.18%。研究期间,研究区土壤侵蚀总体呈现好转趋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23.70t·hm-2·a-1降低到20.62t·hm-2·a-1,土壤侵蚀总量由2005年的1.95x106t·a-1下降到1.69x106t·a-1。4.从2005~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等级变化来看,旱地在各个土壤侵蚀等级上面积均有增加,主要是由于县城搬迁,导致土地开发和复垦量的加大;而水田则相反在各土壤侵蚀等级上均有所减少,这主要与水田多处于河谷平坦地带,城市发展建设项目占用等。林地总量有所上升,但土壤侵蚀却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与研究区封山育林政策密切相关。5.利用GIS技术,对土壤侵蚀与其环境背景因子包括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坡向等进行叠加分析,分析土壤侵蚀与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主要集中于相对高程带为200~500m的丘陵和低山区和相对高程带为500~1500m的山地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总体表现出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的特征,极强度以上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主要集中于大于15°的坡度范围内。小于5°的坡度范围内主要以为微度侵蚀为主,5~8°、8~15°的坡度范围内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所有坡向上土壤侵蚀都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经过5年的治理,山区、丘陵区的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好转,但今后仍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