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它是食肉目动物中食性最为独特的一种,已高度特化为食竹类。目前,由于缺乏大熊猫的营养需要标准,人工圈养大熊猫的饲养方法多由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制定,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下称“基地”)的大熊猫食物中竹笋所占比例远高于野生个体。血液生化指标可反映动物个体的健康状况及食物营养的合理性,目前有关大熊猫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尚少,而血液生化指标对大熊猫健康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以基地的部分大熊猫个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基地内长期投喂的几种食物材料,进行了不同的食物组合投喂实验,并采用现代生化分析技术测定了大熊猫的血液生化指标和食物中的氨基酸组成,并运用计算机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开展了食物组成及其氨基酸平衡对圈养大熊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其结果将为合理制定人工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第一、针对不同的食物组成,采集了19个大熊猫共115个血液样品,对17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将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食物组成因素概括为粗料种类、精料采食量、总采食量,并纳入性别和年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粗料种类间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等11个血液生化数据差异显著,采食竹笋和竹叶时BUN、AST、ALT含量显著高于采食竹秆时,说明竹笋和竹叶较竹秆而言氨基酸平衡度可能更差或总蛋白摄入更高,而采食竹秆时GLU和ALP含量较高,则说明大熊猫采食竹秆时处于较好的氨基酸平衡状态;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料采食量显著影响ALP和GLU等8个血液生化指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料采食量与直接胆红素(DB)显著正相关,与总蛋白(TP)、球蛋白(GLB)、GLU、胆固醇(TG)显著负相关,且相关分析结果中除了TP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均相吻合外,TP和GLU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常期投喂精料对大熊猫可能有不利影响;3)单独分析采食竹叶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料采食量对所有因素影响均不显著,而单独分析采食竹笋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料采食量显著影响了BUN、TP、GLB和GLU四个血液生化指标,说明当采食不同粗料时,精料投喂量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4)控制其他因素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料采食量能显著提升BUN含量,降低ALP含量,这进一步说明长期投喂精料可能对大熊猫产生不利的影响;总采食量的增加显著提升了血液中BUN、TP、GLB、ALB、AST、ALT和UA含量,但却降低了CR、IB和TG的含量,说明总蛋白摄入的提高显著影响血液生化指标,BUN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对大熊猫健康状况不利的因素。5)血液生化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BUN、AST和ALT为因变量的模型R2高于0.3,结果表明粗料种类、精料采食量和总采食量是BUN的独立相关因素,粗料种类是AST的独立相关因素,粗料种类是ALT的独立相关因素。BUN受这三种食物因素影响最大,AST和ALT次之。该结果表明,不同粗料种类各有优劣,喂食竹叶和竹笋能使血液中总蛋白含量上升,说明该类粗料蛋白类营养价值较高,竹秆GLU含量和ALP活性较高也指示大熊猫处于较好的营养状态。第二、本研究中测定了三种粗料的氨基酸含量,并计算其氨基酸平衡度。结果显示,竹笋氨基酸绝对含量最高,竹叶次之,竹秆最低。竹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分)为71,氨基酸平衡度最好,竹笋SRC分为68,竹秆SRC分为32,平衡度最差。因此从氨基酸绝对含量和平衡度来看竹笋和竹叶营养价值较高。由此结果可见喂食竹笋时尿素氮含量高可能是由于竹笋的氨基酸绝对含量较高,而非其氨基酸平衡度较差。通过对三种粗料中氨基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C)值的计算发现,竹秆中赖氨酸(Lys)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Thr)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Val)和蛋氨酸(Met)氨基酸比值系数(RC)较高。竹叶和竹笋均是Met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Lys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Val和Thr RC值较高。以上结果表明:三种食物因素中,粗料种类对大熊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较大,竹笋和竹叶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但不同粗料限制性氨基酸有差异,搭配竹秆饲喂可能效果较好。BUN、AST、ALT是受食物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精料采食量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显示目前的精料对大熊猫可能有不利的影响,且在食笋时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