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游供应链协同供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决策理论、优化建模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问题。在对国内外供应链协同运作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国内汽车供应链协同供应管理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不确定交货的三种表现形式:交货数量不确定、交货时间不确定和供应商库存不确定,分析了各种不确定供货情形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决策,提出了相应的协同供货机制,并建立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多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监控预警模型。首先,构建了交货数量不确定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分析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最优批量决策,接着分析了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和制造商各自的最优批量决策,证明了在存在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和供应商,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存在Nash均衡,且Nash均衡下供应链利润不大于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值。为达到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提出了溢出库存惩罚下基于风险共享的供应链协同模型,即制造商共享供应商有效产出大于订购量的风险,而供应商则共享其供货量不一致而导致的制造商最后产出减少的风险。最后数例分析说明,制造商通过调整满足一定关系的订货量、制造商风险共享系数和供应商风险共享系数,能使得独立决策下供应链达到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其次,构建了交货时间不确定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问题进行相关描述和假设后,分析了不考虑供货协同的供应链收益决策模型,并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最优解的性质。通过数例分析比较了不考虑协同供货和考虑协同供货两种不同决策模式下供应链收益和最优解的差异。结果显示,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要明显大于不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而考虑协同供货决策下制造商的产品最优销售价格和供应商的最优协议提前期均小于不考虑协同决策下。为了使得供应链成员接受协同供货决策,提出了基于效用理论的供应链协同供货收益分配机制。再次,构建了基于不同交货期策略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基于交货窗的协议交货期交货策略1和基于费用分担的可控交货期交货策略2进行描述后,根据策略1建立了交货窗下基于协议交货期的供应链库存优化的Stackelberg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最优决策;根据策略2建立了费用分担机制下基于可控交货期的供应链库存优化模型,给出了求解最优值的算法;分析了策略2优于策略1下的可控提前期的费用分担系数,并给出了分担系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的交货期压缩费用分担协调策略。最后,针对上述不确定供货情形,建立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协同监控预警模型。在构建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协同供货监控运作模式后,提出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协同供货监控机制,即对重点型供应商进行工序级监控,伙伴型供应商进行库存级监控,商业型供应商和优先级供应商进行产品级监控。而供应链系统协同供货的关键在于对重点型供应商供货进行监控预警,并以此建立了基于事例推理的供应链协同供货监控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