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踝关节训练操、动静态平衡仪以及踝关节训练盘三种平衡性训练方法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后稳定性能力的恢复效果的差异研究,旨在寻找适合不同受伤人群的适当、可行的踝关节稳定性水平的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本文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实验对象为18岁-25岁单侧的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男性患者共18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 A组、实验 B组和实验C组进行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三组均采用相同的毫针针刺加红外线治疗法进行治疗,但康复训练时采用不同的稳定性水平干预方法:A组采用踝关节训练操的稳定性训练法,B组采用动静态平衡仪的稳定性训练法,C组采用踝关节训练盘的稳定性训练法,每组6人。在实验前先分别对三组患者各自的稳定性功能水平进行评定,然后按照各组的康复方法分别进行治疗、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对各组患者进行稳定性功能水平的评定,并对踝关节肌力进行等速肌力测定的评定。所测得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前三组伤侧踝关节总体稳定性水平、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稳定性水平与各自的健侧相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三组稳定性功能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双脚、健侧及患侧稳定性水平与康复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组患侧的稳定性水平甚至高于实验前健侧稳定性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实验前三组伤侧与健侧踝关节稳定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三组健侧与患侧踝关节稳定性水平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本体感觉训练操训练组、动静态平衡仪训练组以及踝关节训练盘训练组稳定性水平测定的总体稳定性水平、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稳定性水平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康复治疗结束后进行等速肌力的评定发现伤侧踝关节屈伸肌力水平与健侧相比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1.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后,通过踝关节稳定性的功能水平评定结果发现,患侧稳定性水平与健侧相比其能力明显下降。2.踝关节训练操的稳定性训练法、动静态平衡仪以及踝关节训练盘三种平衡性训练干预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功能水平,各组间功能性稳定水平的提高效果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3.三组不同的平衡性训练方式通过相同的时间干预,各组伤侧踝关节的肌力恢复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建议:1.踝关节康复治疗过程中进行稳定性水平干预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动静态平衡仪训练的干预方法适合竞技运动员的损伤康复,能够在相对的短时间里获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普通人群建议掌握踝关节训练操稳定性的训练方法,不需要借助器械,简单易行。2.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康复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充分恢复关节动力稳定性结构功能,增强踝关节肌力水平跟关节稳定性,对保持韧带的稳定性及预防再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