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中,旨在为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对分课堂的应用,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沉浸体验及语言组织能力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并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首先,确定云南师范大学18级体育教学专业A班、C班共计103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确定A班为对照组,C班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其次,明确学习动机量表、学习沉浸体验问卷以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再次,确定课程模块,编制对分教学的教案;最后,对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开展为期18周的教学研究。实验结束后,主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2时间(前测,后测)重复测量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期末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显示,90.20%的学生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对分课堂中教师课堂讲授有助课后学习这一观点;86.29%的学生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对分课堂中宽松开放的作业形式;88.24%的学生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优秀作业分享;90.20%的学生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对分课堂中的分组讨论;84.31%的学生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对分课堂中全班讨论环节;68.63%的学生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自己在对分课堂中学习效果;52.94%的学生对于对分课堂的总体评价认为对分很好或对分较好。(2)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在挑战性因子、热衷性因子、依赖他人评价因子、选择简单任务因子、关注人际竞争因子、追求回报因子以及学习动机总分因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在挑战性因子、热衷性因子、依赖他人评价因子、选择简单任务因子、追求回报因子以及学习动机总分因子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注人际竞争因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后测对挑战性因子、热衷性因子、选择简单任务因子、关注人际竞争因子、追求回报因子以及学习动机总分因子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前后测对依赖他人评价因子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前后测在挑战性因子、热衷性因子、依赖他人评价因子、选择简单任务因子以及学习动机总分因子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注人际竞争因子和追求回报因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测在挑战性因子、热衷性因子、依赖他人评价因子、关注人际竞争因子、追求回报因子以及学习动机总分因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选择简单任务因子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3)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在任务与技能平衡因子、意识与行动融合因子、目的性与反馈因子、注意力集中因子、忘我状态因子、控制感因子、享受体验因子以及学习沉浸体验总分因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在任务与技能平衡因子、意识与行动融合因子、目的性与反馈因子、注意力集中因子、享受体验因子以及学习沉浸体验总分因子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忘我状态因子和控制感因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前后测在任务与技能平衡因子、意识与行动融合因子、目的性与反馈因子、注意力集中因子、忘我状态因子、控制感因子、享受体验因子以及学习沉浸体验总分因子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测在意识与行动融合因子、注意力集中因子以及学习沉浸体验总分因子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任务与技能平衡因子、目的性与反馈因子、忘我状态因子、控制感因子以及享受体验因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沉浸体验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4)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期末考试综合成绩低于实验组。结论:(1)学生比较认可对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团队合作能力;(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沉浸体验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学习沉浸体验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4)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