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聚合物共混界面相分离原理,结合添加剂洗出成孔,以PU为共混基质、PVDF为分散相、PEG为添加剂,采用熔体纺丝技术,制备得PU/PVDF中空纤维膜;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稀释剂,以PU为共混基质,以CaCO3无机粒子为分散相,以PEG为添加剂,经较低的纺丝温度制得PU/CaCO3中空纤维膜。从聚合物共混相容性理论分析,结合纺丝试验结果,选择分散相组分,分析分散相的浓度对共混膜界面孔数量及纺丝可纺性的影响,研究了后拉伸工艺对界面孔的形成及添加剂PEG对PU/PVDF纤维膜微孔结构的调节作用。此外,探讨了稀释剂降低纺丝温度、提高可纺性的作用及冷却温度、定长热定型、添加剂分子量对PU/CaCO3纤维膜微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对PU纤维膜的微孔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与PU相容性较差的PVDF为分散相,经拉伸后PU与PVDF两相间产生明显的界面孔,而添加剂PEG的加入,打破了熔体法纺制PU/PVDF纤维膜的致密皮层,加大了纤维膜界面孔的尺寸,形成包括界面及非界面微孔的多重微孔结构;而对于PU/CaCO3纤维膜,分子量为2万的添加剂,较分子量为5万,更有利于提高纤维膜微孔的通透性,并随添加剂含量的提高,纤维膜表面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大。对纤维膜的孔隙率、最大孔径、水通量及截留率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未经拉伸的PU/PVDF纤维膜界面微孔不通透,通量为零;拉伸后,纤维膜的孔隙率及水通量提高,但随拉伸倍数的提高,纤维膜的孔隙率及水通量呈先增加、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未拉伸的PU/CaCO3纤维膜微孔通透性较好,但孔隙率低、水通量较小,拉伸后,其水通量随拉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经拉伸热定型后,纤维膜水通量可达200L/m2.h,且衰减较慢。此外,熔体法纺制PU纤维膜的拉伸断裂强度较高,为溶液法纺制的2-3倍,且模量较低、形变能力较强,断裂伸长率可达800%,使用过程中对压力较敏感;随工作压力的升降,PU纤维膜形貌、水通量及截留率均表现出较强的响应性,其中,PU/CaCO3纤维膜的压力响应性优于PU/PVDF纤维膜,并随拉伸倍数增加,纤维膜压力响应性特征明显,经多次循环测量后,纤维膜压力记忆效应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