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鲁迅研究视域内,对鲁迅《呐喊》中“辫子”意象所包孕的文化意蕴的探讨,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选题。从文化的视角解读《呐喊》中的“辫子”意象,有助于从深层结构揭示出鲁迅小说内容与思想的丰富性及深刻性,有益于探寻出一般民俗学、社会学意义解读所遮蔽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本文受钱理群先生《心灵的探寻》的启示,以王瑶先生、钱理群先生和杨义先生等所开创的关于解读鲁迅小说文学意象的探究路径及其方法为理论基础,在近现代文学视野内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对鲁迅文本中的“辫子”意象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择取“辫子”意象蕴藉集中且具有“典型现象”意义的《呐喊》进行系统深入地探究与阐释,以期管窥“辫子”意象所深蕴的丰富涵义及其美学价值。本文以鲁迅文本中的“辫子”意象群为背景,从文化的视角深入考察了《呐喊》中“辫子”意象的民俗渊源、文化谱系和文本蕴藉,尝试提出了“辫子”意象作为文化意象探讨的观点。在详尽梳理与比较近现代关涉“辫子”内容文本的基础上,开掘出了《呐喊》中“辫子”意象存在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复合结构现象,探讨了鲁迅文学叙事中建构“辫子”意象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集中对“辫子”意象文化意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了文化解码。解析了“剃辫之压、蓄辫之搏、剪辫之势”三种主要文化现象及“无辫之灾、假辫之变、盘辫之择”三种特定文化景观等表层结构的内容;深入探讨了深层结构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现代文化转型、启蒙精神困境等深层结构的文化意蕴。在比较了10位重要现代作家“剪辫”生命体验及“写辫”文本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鲁迅建构“辫子”意象的选择缘由、价值诉求以及对当下文化建设的启思。本文通过上述解读后认为,鲁迅笔下的“辫子”意象是一种文化意象,是以“立人”为旨归的启蒙呐喊,是封建专制统治及其思想的文化符号,是身体与国家同构的文化泛化,是反抗精神奴役的文化想象,是改造国民劣性、健全现代人格的文化对象,是其复杂生命体验的文化记忆,是现代白话文小说写意叙事美学追求的文化载体,是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