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侧耳是广西食用菌主要栽培种类,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但栽培菌种名称混乱,随意冠名,造成很多品种同物异名,给菌种管理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开展了本研究。论文选取15个广西主栽平菇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拮抗试验、RAPD分子标记、ITS序列分析、28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合子实体形态特征,对它们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排除同物异名。1、根据拮抗试验结果,将供试的15株侧耳菌种分为5类,第一类:早秋65、锡平1号、黑平王、P015、P012;第二类:灰美2号、高产8105、特抗650;第三类:秀珍0811、秀珍0910;第四类:杏鲍菇;第五类:平214、姬菇1007、姬菇33、姬菇96,无拮抗反应的菌株可能为同物异名。2、选取6条10碱基引物进行RAPD标记,结果表明只有S62、S78对供试菌株具有多态性扩增,利用NTSYSpc2.10软件构建聚类树状图,从相似性系数0.75处截断,可将供试菌株分为5个类群,综合树状图和电泳图谱,进一步证明供试菌株存在同物异名,与拮抗试验结果一致,RAPD分析表明无拮抗的菌株条带间无差异,有拮抗反应的菌株条带有明显差异。3、对16个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定,提交NCBI比对,16个菌株有5株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2株肺形侧耳(P. pulmonarius);3株肺形侧耳变种(P。pulmonarius var.);1株为刺芹侧耳(P. eryngii);4株为佛州侧耳(P.florida);1株为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4、选取5株有拮抗和5株无拮抗反应的菌株进行ITS片段碱基组成分析,各菌株(C+G)%都小于(A+T)%,约为44%,5.8S是保守区,每个菌株该序列都相同,长度为154bp,ITS1、ITS2进化速率快,长度约为250bp;发生拮抗反应菌株间序列有差异而无拮抗反应的菌株ITS序列相同。5、对侧耳属15个菌株的28S rDNA D1/D2区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其长度约为570bp,每个菌株的D1/D2区序列都相同,(C+G)%大于(A+T)%,约为57%,28S中D1/D2区为保守序列,并不能用于供试侧耳的菌种鉴定。6、温度试验表明,4株有拮抗侧耳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该温度下菌丝生长最快11.60-14.29mm/d,40℃时导致菌株死亡。7、栽培试验表明,有拮抗反应的菌株子实体形态有差异,无拮抗的菌株之间子实体形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