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MA-1)免疫保护功能域的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热带传染病。由于疟原虫抗药性以及蚊媒抗杀虫剂的抗性产生并广泛传播,使传统的疟疾防治方法面临严重困难。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被认为是疟疾防治的重要途径。 疟原虫(Plasmodium)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AMA-1)是一个重要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它存在于所有已经验证的疟原虫种中,虽然对AMA-1的功能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该蛋白在疟原虫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疟原虫生长可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AMA-1的分子结构在种间相当保守,其胞外区含有16个半胱氨酸,形成以二硫键结构为基础的稳定的天然构象,根据二硫键的位置关系推测,可分为3个二硫键依赖的区域(Domain Ⅰ、Domain Ⅱ和DomainⅢ),分别含有3对、2对和3对二硫键。 以往研究表明AMA-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但是对该分子中的保护性免疫功能域尚缺乏明确的分析和鉴定。本研究以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MA-1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伯氏疟原虫小鼠动物模型进行PbAMA-1分子保护性免疫功能区域的鉴定,其结果可以指导含AMA-1区域或表位的疫苗的构建。 首先,我们对我室保存的伯氏疟原虫虫株的AMA-1基因进行了测序。在PbAMA-1基因内部设计两对引物,用PCR法扩增得到两个片段,其长度分别为1100bp和900bp,两个片段约有200bp的重叠区,对两个片段进行全序列测序,获得完整的PbAMA-1胞外区的基因序列。依据测序所得的PbAMA-1 DNA序列,推导其氨基酸序列。根据文献报道和二硫键的位置,将PbAMA-1胞外区分为三个彼此之间重叠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DⅠ、DⅡ和DⅢ。在三个片段的重叠区利用同义密码子替换引入Cla I和Pac I两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用于基因片段间的拼接。采用毕氏酵母密码子使用频率重新设计DⅠ、DⅡ和DⅢ的核苷酸序列。在该基因中发现7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Asn-X-Ser/Thr),通过Asn→Gln氨基酸突变消除这些糖基化位点。为便于该蛋白的纯化,在基因的3’端添加6个编码组氨酸的序列(6×His tag)。序列优化后PbAMA-1基因的A+T的含量由原来的69.6%降到了63.0%。
其他文献
<正>为了进一步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现行教材对数量积的几何意义作了详细阐述,从而引入了"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方向上的投影"的概念.尽管如此,许多同学还是不明白一个
期刊
<正>平面向量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概念不清,忽视定理、公式及其他隐含条件而造成的,本文拟举例浅谈几个
建国以来,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经历了从重视到不重视,然后再到重视的过程,且近些年党中央针对新形势影响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做出了相应指示,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工
计算机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类型,与传统犯罪相比,在犯罪手段、犯罪对象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国际互联网的
本文首次将超微粉碎技术与酶技术结合,利用酶在超微粉碎动态条件下的反应体系制取高品质天然饮料混浊剂,改进了柑橘皮渣混浊成分的提取工艺,不仅提高了柑橘果汁加工副产物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正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以往影响区域发展的传统因素地位正在下降,而一些新的影响因素正应运而生。为
项目管理起源于四五十年代,经过短短几十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项目管理由于其灵活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的
鉴于传统圆锥误差补偿算法中忽略圆锥运动的幅值特性,并且存在泰勒级数高阶项截断误差的问题,基于传统圆锥误差补偿算法公式,通过载体不同的机动性能指标确定圆锥运动幅值特
介绍了酸性蛋白酶在蓝湿皮的软化、回湿、表面清洁及染色等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效果。蓝湿革经酸性酶处理后,生产工艺得以优化,成革理化性能得到改善。最后展望了酸性酶在皮革
前言 疟疾是疟原虫通过媒介昆虫按蚊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2005年《自然》杂志有一研究指出,截止到2002年,全球每年有大约5.15亿人感染疟疾,受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