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动员在20世纪的中国政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过程的重要手段,建国以后中共依然依靠政治动员来实现经济发展,但并不顺利。本文从政治动员的角度展开对新中国历史上跨越时间最长的运动即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梳理和分析,来揭示中共在工业和经济建设中政治动员的手段和过程,并希求找到一些可为今天的政治过程借鉴之处。在对之梳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不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而是一个可以分为1964年学大庆和1976年学大庆前后两个阶段的运动,并且两个阶段“貌合神离”,即1976年后的运动虽然也打着“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旗号,但实质上,工作重点已转向企业整顿,强调恢复生产秩序。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选此题一方面可以对这一长达18年的运动做一梳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对运动过程的详细考察来深化对政治动员的认识。
第二章政治动员基本理论概述中,通过对政治动员概念的梳理和分类,提出政治动员是一种不同于家长制和官僚制的管理方式,其特点是依靠灌输意识形态和组织控制来迅速汇集群众的支持。从后发国家政治现实的角度论述了动员主体之所以能进行政治动员的三个条件。在对动员客体的分析中,着重指出了积极分子在动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一节又简要总结了政治动员的正负功能及其实现效果的复杂性。
第三章叙述了工业学大庆的过程。工业学大庆起源于石油大会战,1960年的石油大会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解决了中国的石油自给问题,更重要的是,提振了群众建设国家的信心。毛泽东于1964年初提出要学习大庆的经验,此后“学大庆”就逐渐被赋予了“学大庆经验就是学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地位。1966年10月以后大庆经验已不再具有继续代表“毛泽东思想”的资格,运动自然陷入了低潮,直到1970年。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掀起了学大庆的新热潮,此时强调批判“四人帮”,整顿企业,恢复生产。到了1981年,工业学大庆结束。
第四章通过对学大庆运动中的动员手段分析和动员过程分析,来展现工业学大庆运动中政治动员的细貌。从灌输“大庆精神”和经济建设“会战化”两个方面来展开对动员手段的分析,并通过对“大庆”典型四个阶段(前提、选题、塑造、推广)的动态分析来探讨学大庆运动中动员手段的运用。在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对学大庆前后两个阶段中动员目的和动员手段的对比分析,来展现其“貌合神离”。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把政治动员作为政治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看待,指出动员式管理注重从心理层面解决工作动力问题的特点在今天仍然有价值。政治动员效果的发挥要依靠“弘扬主旋律”和干部的表率作用,尤其是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对政治动员功能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总之,在现代化建设中,对政治动员应该充分利用,不能把它与阶级斗争混淆而随意抛弃,并且要明确其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