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2月30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此次工程共涉及32.8万移民,移民在安置地开始新生活的过程,也就是移民社会适应的过程。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一个移民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下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安置模式对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适应问题。另外,笔者运用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总结了移民在面对安置模式所带来的适应问题时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动态的展现移民社会适应的过程。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导言。首先对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最后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D村移民的安置模式。第一部分介绍了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总的安置模式和安置政策;第二部分则具体介绍了研究对象D村移民的安置模式。第三章介绍了迁入迁出两地的基本情况。第一部分介绍了迁出地——淅川县D村的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迁入地——邓州市的基本情况。第四章是对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下D村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具体描述。笔者将社会适应分为经济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关系适应和文化适应四个维度,首先详细概括了D村移民现阶段的社会适应状况,接着分别分析了安置模式是如何影响移民四个方面的适应状况的。分析发现:D村移民适应现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集中外迁农业安置这种模式造成的。在经济适应方面,集中外迁农业安置使得移民生产环境和劳动资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副业的条件丧失,从而使移民收入减少,产生适应困难;在生活适应方面,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极大改善了移民的居住条件、医疗教育条件和交通状况,这些生活条件的改善增强了移民适应新生活的信心,移民普遍对自身生活适应水平具有较高的评价:在社会关系适应方面,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阻碍了少数移民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使移民开始接触一些陌生的当地人,增加了移民的人际关系适应负担;集中外迁安置对移民文化适应也产生了影响,虽然远距离迁移使得D村移民进入到一个文化差异较大的新环境中,但是D村移民多数时间生活在比较熟悉的领域,原有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能够在移民群体内部发挥作用,因此其认识和了解迁入地文化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增加了移民适应当地文化的难度。第五章主要介绍了D村移民为应对安置模式所带来的适应问题而采用的社会适应策略,动态的展现移民社会适应过程。为了应对安置模式所造成的适应困难,移民主要采取了四种适应策略:一、加强与同村移民的关系;二、与当地人建立联系;三、“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四、寻找新的谋生就业方式。通过这四种策略,D村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安置模式所带来的适应困难,改善着自己的适应状况。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和升华。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再次由本文的研究结论出发,反思了我国以往移民安置模式,并从改善安置模式和提高移民能动性两个方面对我国今后的移民安置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