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转移;农户主要依赖种植业生产,农作物收入占全部收入的近80%,并主要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占作物总面积的86%以上1,家庭收入受到耕地资源的严格限制;农村的土地集中度高,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农户主要以半自耕农和佃农的形式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地租的剥削。传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农户面临严重的家庭粮食安全问题。 那么传统农户如何在仅有的耕地上解决家庭粮食安全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学研究领域,研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消费方面,食用粗粮替代细粮;二是生产方面,将尽可能多的劳动转化为收入。但已有的这些研究均为定性研究,缺少更为深入的定量研究,并且均为宏观研究,缺少区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微观研究,研究结论笼统,本质原因模糊,容易误导读者忽略农户行为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因此,本文借助卜凯的农家调查数据,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入手,构建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作用机理,分别从消费的角度和生产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南北两个地带不同农区处于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和劳动利用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不同区域的农户如何在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科技落后、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等特定环境下,利用有限的土地养活庞大的人口。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内容一: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与土地产出 本部分内容旨在检验农户在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下是否依赖土地来缓解生存压力。研究首先对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做了明确界定,指出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农户是指,以利润最大化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的农户,或者说是以总收入最大化来进行农业生产才能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的农户。基于概念的界定,研究对南北地带各农区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进行划分,并检验粮食安全约束与土地产出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粮食安全约束越大的农户,土地单位产出越多。即回答了农户在粮食安全约束下依赖土地产出来缓解生存压力的问题。 内容二: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粮食种植决策的影响。 本部分内容旨在研究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如何调整粮食种植决策缓解生存压力。研究从农户的消费入手:食用粗粮替代细粮。分析得出,粗粮的获取途径包括两个:一是直接增加粗粮种植面积,提高粗粮产量;二是增加细粮(现金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收入,提高粗粮的购买能力。农户对以上粗粮获取途径的选择表现为对粗细粮种植比例的决策。基于此,研究将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划分为:家庭粮食供给能力和市场粮食可获得性。最后得出:(1)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会提高作物复种指数来缓解生存压力。复种指数受到土地毅模的影响,土地规模越小,农户复种指教越高,但同时受土地质量(包括土质成分和灌溉条件)的制约,农户拥有的土质成分越差或灌溉条件越恶劣,越限制作物生产,作物复种指数越低。(2)南方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以主种水稻,辅种粗粮来缓解生存压力,但受自然资源禀赋的限制,限制越大,粗粮的种植比例越高。表现为:一方面受土地质量(包括土质成分和灌溉条件)的影响,土地质量太差的农户无法种植对生产条件有较高要求(如:灌溉)的水稻,只能种植粗粮;另一方面受农业生长季节的影响,压力越大的农户在水稻种植季节间隙种植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粗粮来满足生存需求,压力越大,粗粮种植越多。(3)北方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在市场粮食可获得性较好条件下,以种植细粮换购粗粮来满足生存需求。粮食可获得性主要受主要受交易成本和粮食供给稳定性的共同影响,交易成本越低、粮食供给稳定性越好,农户细粮种植比例越高。 内容三:家庭粮食安全约束对劳动力利用的影响。 本部分内容旨在研究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如何调整劳动力利用来缓解生存压力。研究基于“内卷化”理论、“边际报酬递减”理论,采用“单位产出劳动力投入时间”来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对劳动力的利用情况。最后得到结论:粮食安全约束下农户会增加劳动力利用,依赖劳动“内卷化”,将尽可能多的劳动转化为收入来缓解生存压力。水稻地带劳动“内卷化”主要受土地规模、粮食交易成本的影响,土地规模越小,交易成本越高,“内卷化”程度越高;小麦地带劳动“内卷化”除了受土地规模和粮食交易成本的影响之外,还受土地质量差异的影响,土地质量越差,“内卷化”程度越高。此外,劳动力效率、农场外就业对劳动“内卷化”有缓解作用;土地租入比例对劳动“内卷化”在水稻地带起促进作用,在小麦地带起缓解作用,取决于租入比例对粮食安全约束的作用程度。 综合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本文进一步总结出如下结论:传统农业中农户存在家庭粮食安全约束的主要原因为:资源要素和产品流通受限。这种资源要素和产品流通受限导致农户在家庭粮食安全约束下对稀少资源的过多使用(如:土地)和对过剩资源的铺张浪费(如:劳动力),这与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相悖。因此,本文最主要的政策涵义是:减少对资源要素和产品流动的束缚。而现代农业对应的粮食安全约束主要为产品流通约束,具体表现为政策约束,如“首长负责制”、“地区平衡”等。因此,本文对现代农业的政策涵义为:放松地区平衡标准,尤其不要通过地区生产来实现地区平衡。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体现于“打破现代粮食安全约束,促进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具体表现为:1、建立粮食直接补贴长效机制,鼓励农民种粮,保障粮食供给;2、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3、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稳定粮食供给;4、完善粮食信贷政策,支持粮食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