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不同微循环模式结构的表现及分布,分析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及细胞增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这特殊的血液供应形式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存在特点,探讨其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微循环特点中的作用;研究Ki-67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间关系;研究动态增强MRI参数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循环特点之间的关系。
方法:应用高碘酸-希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显示脉络膜黑色素瘤微循环模式,并在以544nm波长的激发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及其在肿瘤中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及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CD34及S-100)与PAS染色复染的方法,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情况和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传统微循环模式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Ki-67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应用动态增强MRI扫描观察增强信号参数斜率(Slope)、流出率(WR)、强化率(ER)、峰值时间(Tpeak)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微循环特点之间的关系。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本组48例病例中观察到了九种PAS染色阳性的微循环模式结构,其中网状和环状的微循环形态在基底部分布较多;网状结构在含有上皮细胞组中出现高于梭形细胞组(P=0.027),且在有环状及网状结构出现时组织中Ki-67表达明显增高(P=0.002);在19例有网状、环状或平行伴交联结构出现的肿瘤中可观察到PAS染色阳性而非内皮细胞覆衬的(CD34阴性)的管道状结构,相邻S-100与PAS复染的组织切片可见这种管腔结构为肿瘤细胞所围成,认为是“血管生成拟态”结构,其与含有内皮细胞的肿瘤新生血管相延续;Ki-67表达平均阳性率为14.973%(2.235%-46.554%),在上皮样细胞出现时表达明显增多(P=0.037)。动态增强MRI各参数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不同微循环模式间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九种微循环模式结构中,网状结构在含上皮样细胞型肿瘤中出现明显增多,且在有环状网状结构组的肿瘤中Ki-67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这种微循环模式与肿瘤恶性程度和增殖程度有关。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存在由肿瘤细胞自身而非完全由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管生成拟态结构,其与有内皮细胞存在的新生血管共同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型及微循环模式有关,其作为反应肿瘤增殖活性的指标可协助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动态增强MRI参数与微循环特性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